2025年9月27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类专项项目支持下, 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参与协办的“探秘地面塌陷 守护城市安全”全国科普月小学生科普活动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同济大学主办,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小学分校共同承办,其他协办单位有民盟同济大学委员会、上海市地质学会、Underground Space编辑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
科普活动以“探秘地面塌陷 守护城市安全”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实验室参观、科学游戏、创意绘画作品交流等多样化形式,向小学生普及地面塌陷灾害与智慧防控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安全意识和人文素养。同时,活动也让小学生及家长深入了解同济大学的校园文化,切身体验同济生活。
开幕式由本次活动组委会主席、同济大学刘琦教授主持。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杨博欣老师、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洁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副校长陈豪、杨浦区杨浦小学分校副校长朱凯等参加了开幕式。
刘琦教授
杨博欣老师
张洁教授
陈豪副校长
开幕式后,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委员、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清照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当心脚下陷阱!争当安全卫士》的精彩科普讲座。讲座首先以2025年9月24日泰国发生的一起重大地面塌陷现场视频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眼球,随后借助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和直观易懂的图文资料,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的构成,地面塌陷的类型、成因与机理,以及如何防控的相关知识,并教大家遇到塌陷该怎么办,让小朋友们对地面塌陷这一科学命题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认知。现场小朋友纷纷举手发言,气氛活跃。
张清照副教授作报告
小朋友们踊跃举手问答
科学游戏环节,在曹培老师和科学教练们的指导下,开展了砂土液化诱发地面沉陷、岩溶塌陷诱发地面沉陷、管道漏水诱发地面塌陷的三个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小游戏,小朋友们协作搭建地下结构、管道、土层等模型,并模拟了降雨作用、地下管线断裂、地下溶洞、振动等多种因素诱发下的地面塌陷过程。小朋友们分组协作,亲手搭建起包含土层、管道、地下结构与地面建筑的微型地基模型,并通过模拟振动、降雨、管线渗漏等多种情境,见证了“地面塌陷”现象产生的全过程。这场寓教于乐的探索,不仅激发了小朋友们对地球科学的浓厚兴趣,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防灾减灾的安全种子,小朋友们不仅尽情展现自己的创意与才艺,还有效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并结交了许多新朋友。
小朋友们搭建的“建筑+管道+砂层”地下结构受到“地震”导致液化
小朋友们在搭建“含有地下溶洞的地基”模拟岩溶塌陷
小朋友们进行”地下管道破裂突水引发地面塌陷”模拟试验
在实验室参观环节中,唐亘跻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分批次前往振动台、风洞和离心机三大实验室,近距离了解地震、台风和超重力环境模拟平台的运作原理及科研价值,对科学技术在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参观振动台实验室
参观风洞实验室
参观离心机实验室
在作品展示与交流环节,小朋友们纷纷展示了精心创作的绘画作品,并通过简短的汇报,将自己对地面塌陷灾害及其防控治理的理解融入富有创意的表达中。尤其是在科技与人工智能治理灾害方面,孩子们的构想充满奇思妙想与趣味性,从智能防治到AI预警系统,一幅幅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创造力,也传递出对防灾减灾的深刻思考。俞松波副教授、康佳老师、罗敏老师等评委对作品逐一点评,肯定孩子们的创意与思考,现场掌声不断,这些童趣盎然、巧思满满的作品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小朋友们在台上勇敢大方地汇报
互动体验结束后,俞松波老师对小朋友们进行了现场采访,让大家对本次活动做了点评,小朋友们积极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表达了自己最喜欢的环节,场面热烈。小朋友和家长们表示,此次活动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通过项目化学习真实体验了研究生大哥哥、大姐姐的学习和科研经历,是难得的科普体验,期待以后能更多地参与此类富有意义的科普活动。
小朋友们积极反馈活动体验感受
活动最后,根据小朋友们在科普汇报、科学游戏表现及专家们对绘画作品的点评,评选出了“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和“小小艺术家”三个奖项。唐亘跻、曹培和孙长安分别为三类获奖的小朋友们颁发了荣誉证书,现场气氛温馨而隆重。朱凯副校长做闭幕致辞,对本次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贯通式科普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勉励小朋友保持好奇初心,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朱凯 总结致辞
部分科普绘画作品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