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5年09月29日 09:48:0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新闻
学会新闻
第十二届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IFUS 2025)在上海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09-28 11:23:00      


图片


9月25日-26日,由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第十二届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IFUS 2025)在上海成功召开。本届大会以“创新、韧性、智慧”为主题,积极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关于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号召,汇聚了来自中国、法国、新加坡、俄罗斯、荷兰、日本等国家的百余位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地下空间开发的未来趋势、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线下参会规模达到400人,线上观看人次达5万

图片




全球顶尖专家齐聚上海

共谋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


开幕式当天,大会名誉主席、八一勋章获得者、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线上),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同济大学副校长振明,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源新分别致辞,共同强调了地下空间开发对于提升城市韧性、激活创新动能、实现智慧治理的重要性。大会主席、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陆军工程大学教授王景全,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梁文灏,法国里尔大学原副校长、法国水利科学院院士Isam Shahrour,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周迎新,日本工程院院士、河北工业大学长江讲席教授陈光齐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袁勇等国内外专家出席大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国强主持开幕式。




精彩开幕式


图片


钱七虎教授围绕本届大会“创新、韧性、智慧”主题提出三点展望,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技术融合;二是强化韧性支撑,保障城市安全;三是突出智慧引领,提升治理效能。希望本届大会能够进一步促进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图片


刘千伟总工表示,上海作为拥有近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始终将地下空间开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上海市住建委愿与在座各位携手同行,持续探索高效、安全、绿色、有序、可持续的地下空间开发的上海模式,为人民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图片


石振明副校长强调,地下空间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方长期关心与支持下,同济大学在地下空间领域不断获得新进展。未来,同济大学将以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发展路径,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围绕现代化城市体系构建,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为探索城市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同济智慧、提供同济方案。


图片


叶源新总工表示,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未来上海城投集团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科技赋能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


图片

主持人叶国强,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大会主论坛


图片


主持人黄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图片

陈湘生,大会主席、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

报告题目:城市站城融合立体网络空间智慧运维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图片

Isam Shahrour,法国里尔大学原副校长、法国水利科学院院士

报告题目:How AI Could Reshape the Sustainable Lifecycle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Infrastructures

图片

叶源新,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报告题目:以人为本 打造安全韧性、绿色智慧的友好型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的城投实践


图片


主持人谢雄耀,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图片

周迎新,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图片

陈光齐,日本工程院院士、河北工业大学长江讲席教授

报告题目:创新·韧性·智慧:地下空间工程中的数值模拟与智能制造新范式

图片

郑刚,天津大学副校长、教授

报告题目:富水砂层盾构隧道涌水涌砂灾变过程及安全控制

图片

易荣,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

报告题目:城市更新行动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图片


主持人富海鹰,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图片

吴江斌(代王卫东),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全装配式地下空间工程新技术与应用

图片

王秀志,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上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新技术探索与实践

图片

刘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上海井字形地下通道规划与设计创新

图片

刘四进(代李方东),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大盾构与地下空间研究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创新引领 数智赋能  地下空间大盾构智能建造技术探索与应用

图片

姜弘,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城市地下空间更新技术研究与展望

图片

张冬梅,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机器学习赋能的盾构隧道结构沉降变形预测方法研究


图片


主持人冀振龙,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图片

刘东铭,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轨道交通融合开发项目新型减隔振技术研究与应用

图片

Nikolai Bobylev,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副教授、俄罗斯联邦国家空间规划研究设计院首席专家

报告题目:Frontiers of A Three Dimensional Planning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 Use

图片

胡雄玉,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深度学习的挤压地层隧道让压支护稳定性预测

图片

赵程,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高原深部地下工程灾害研究进展

图片

Wout Broere,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期刊主编

报告题目:Urban Underground Space for Resilient Cities



三大专题论坛聚焦行业前沿

推动技术创新与实践融合



专题论坛一


图片
图片


主持人尹富秋,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事业部总经理


图片
图片

侯剑锋(左),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事业部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超长地下道路工程通风及净化方案研究

奚峰(右),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环境分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超长水下公路隧道通风难题及解决方案思考

图片
图片

李辉(左),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地下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报告题目: 长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探索与思考

姚书仪(右,代李荣帅),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部第六管理公司技术部经理

报告题目:复杂环境线性超宽隧道低影响快速建设探索与展望

图片
图片

刘桂荣,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数字化微扰动压入式沉井工艺(DMPC)发展与应用

图片
图片

姚坚(左),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隧桥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穿越大型水库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安全建造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吉云(右),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超大直径盾构智能化改造与工程应用

图片
图片

王洪新(左),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发中心总经理

报告题目:UHPC 在未来道路中的应用与展望

黄明(右),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道路工程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低净空长距离地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新进展



专题论坛二


图片
图片


主持人洪成雨,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岩土及地下工程实验室主任


图片
图片

尹振宇(左),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土体特性的数据高效建模与不确定性量化

周万欢(右),澳门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系主任、智慧城市物联网全国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琴澳城市透明地层建模方法和数字化进展

图片
图片

陈锦剑(左),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驱动的软土深基坑施工安全评估及主动控制

王树英(右),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盾构/TBM掘进智能预测性能提升及应用

图片
图片

方文侃(左),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泰和污水厂厂长

报告题目:全地下污水处理厂智慧运营管理实践探索

李围(右),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资深经理

报告题目:组合顶管法地铁车站建造技术及工程应用

图片
图片

陆平(左),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地下空间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报告题目: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零渗漏”高品质建造关键技术

亢邈迒(右),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智慧维养所所长

报告题目:隧道及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养技术探索与实践



专题论坛三


图片
图片


主持人宿新宝,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


图片
图片

程光华(左),自然资源部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

报告题目:地质维度审视地下空间安全

张铭(右),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院院长

报告题目:城市更新的创新探索

图片
图片

邹勋),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

报告题目:“双城记”:上海和景德镇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

吴江斌(右),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上海滨江优秀历史建筑红楼的托换顶升及地下空间开发

图片
图片

杨石飞(左),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疑难病害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持人徐中华(右),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副总工程师

图片
图片

王曙光(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超低净空下旋喷复合桩技术

蒋凯光(右),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第三事业部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城市更新项目地下室改造关键技术案例分享

图片
图片

杨科(左),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地下工程所所长

报告题目:城市更新中保护建筑地下空间整合开发技术

闫兴非(右),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中心城区高架低影响更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生论坛



图片

主持人:严玮(左),澳门大学博士后

主持人朱旻(中),深圳大学助理教授

主持人陈伟斌(右),深圳大学特聘副研究员


本届大会特别设立研究生论坛,为地下空间领域的年轻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来自同济大学、深圳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澳门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汇报了在隧道工程、智能建造、新型材料、地下空间环境优化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了年轻一代的创新活力。

本次研究生论坛报名踊跃,现场评选出8名“最佳报告”奖和8名“优秀报告奖”。



科技创新展示与工程考察


大会同期进行了地下空间科技创新展示,并组织参观漕宝路快速路新建工程。该工程是虹桥枢纽“一纵三横”快速集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上海西部交通网络韧性、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示范意义。通过实地考察,与会代表深入了解了超长地下道路工程的设计理念、施工难点与技术创新。


图片

image.png

本届大会由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城投集团联合主办,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上海城投公路集团以及上海闻鼎公司共同承办,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市政总院、上海城建设计集团、中铁十四局、华建集团、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民防协会、自然资源部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协办。同时,本届大会还得到了上海基础公司、广州地铁设计院、中交隧道工程局、上海路桥集团、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上海市公路学会、上海BIM协会、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建筑学会地下空间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共同支持。


图片




媒体聚焦



大会盛况吸引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建设报、解放日报、建筑时报、澎湃新闻、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日报、上海科技报、东方网等大众媒体,以及《隧道建设(中英文)》《现代隧道技术》《中国市政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Underground Space》《城市道桥与防洪》《路基工程》《Advances in Bridge Engineering》《Smart Underground Engineering》、隧道网、专家宝等行业媒体的关注报道。


图片

大会主席陈湘生在现场接受采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IFUS)”发起于2013年,时值上海世博园区规划再利用,地下空间大规模统一开发的建设热潮,是“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一。第十二届大会通过聚焦国家战略、汇聚全球智慧、推动技术创新、培育青年人才,充分展现了地下空间领域取得的建设成果,指明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携手各方共同打造面向全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前沿信息与技术高端交流平台,助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2025 圆满落幕

2026 敬请期待




图片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