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5年08月20日 09:34:53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新闻
学会新闻
2025年“土木大讲堂”第六讲——城市更新专题第二课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8-19 21:30:00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亚明主持,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国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及董事长姚军分别致辞。本次大讲堂邀请到丁洁民、姜文伟、贾水钟、熊学玉 4 位大师及专家作主题报告。现场近 70 名专家、学者与技术人员出席,同时首次通过双平台直播:“土木视界”+“官方微信公众号直播”,累计线上观看人次超4000余人。

图片


李亚明

image.png


01

《既有建筑改造中建筑结构融合创新实践——以西藏美术馆为例》

丁洁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image.png


报告以“西藏美术馆”为例,系统阐述了高烈度地震区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结构融合创新的实践路径:

1、改造背景:原拉萨水泥厂(1960年建)转型为西藏首座大型艺术博物馆,需兼顾历史保护、功能升级与8度抗震设防。

2、技术策略:新建区(A区主展馆)采用地下室柱顶隔震技术(减震系数0.28),显著降低地震力(基底剪力减少77%),保护高价值藏品。改建区(A区中央大厅)通过软钢阻尼器格构式加固,兼顾刚度提升与耗能能力,构件截面最小化。文创商店(D区)创新应用BRB屈曲约束支撑+黏滞阻尼器混合减震,解决高宽比超限(3.7)及零应力区问题,减少26%自重。

3、高原适应性:针对海拔3700米生态脆弱、工期短的挑战,优化建材运输与本土协作,减隔震技术减少加固量,降低环境破坏。

4、成果:项目获2024年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全球年度大奖,成为工业遗产抗震韧性改造的标杆案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景德镇工业遗产再利用中结构更新策略与技术研究》

姜文伟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image.png


报告总结了上海院在景德镇陶溪川为民瓷厂、音乐学院改造、东三宝(景陶厂)等城市工业遗产更新项目中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工程实践和研究,从工业遗存建筑的结构性能特点出发,提出工业遗产再利用结构加固基本准则,系统介绍结构体系完善、地基基础加固、构件(混凝土、砖砌体、钢结构)补强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思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城市更新中既有大型场馆增加可开合屋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贾水钟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专业总工程师



image.png


报告围绕宁波鄞州网球中心场馆改造提升项目展开,重点研究了以下内容:1、在强/多约束条件下增加开合屋盖的结构体系/布置研究。2、在强/多约束条件下增加开合屋盖的活动屋盖启闭方式研究。3、在强/多约束条件下增加开合屋盖的固定屋盖结构设计研究。4、参数化设计技术手段在开合屋盖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4

《既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性能提升》

熊学玉  同济大学教授


image.png


报告介绍了以下内容:1、背景需求:既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因设计施工缺陷、使用功能变更、灾害损伤或腐蚀问题,需加固改造以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提升的要求。2、预应力结构特点及服役状况:预应力结构具有大跨、重载等特点。服役中易因荷载变化、灾害或腐蚀导致裂缝、预应力损失等问题。需结合其受力特性(如预应力筋布置、节点构造)分析损伤原因,评估剩余承载能力。  3、加固改造及性能提升措施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如体内体外预应力加固、粘钢补强、增大构件截面等。需注意预应力筋锚固安全、卸载反拱风险及耐久性防护,兼顾经济性与施工可行性和再维护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精彩纷呈的报告之后,现场与会专家学者积极提问和四位主讲进行了热烈的技术交流。



图片


在当下建筑业下行趋势下,本次土木大讲堂学术活动聚会了技术薪火,启发了设计人员在城市更新任务下的结构专业精细化创新设计思路,鼓励业内专家共同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路径助力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片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