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1月24日 18:23:06
奖励评价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
2017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02 10:26:55      


完成单位:上海轨道交通十七号线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1.jpg

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为上海市“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一条重要轨道交通线。东起虹桥火车站,沿崧泽大道南侧平行西行跨越G15沈海高速公路后接转沿盈港东路、盈港路西进青浦城区、淀山湖新城,进入朱家角地区后走向沿318国道南侧平行至东方绿舟


根据17号线顶层设计理念,诸光路车站设计时统筹考虑了车站的地理位置、环境因素、周边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设计思路,将大跨度、隐柱、天窗、中庭等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大空间、大景观、大视野”的设计理念,成为国内首个成功申报LEED认证的轨道交通车站。解决了20m无柱结构的消防、抗震、节能、温差等难题,实现了地下车站公共区70%以上的采光率。在上海市轨道交通领域,17号线高架车站的外墙设计首次成功应用了外围护体系PC标准化技术。在东方绿舟站、朱家角站、徐泾北城站、赵巷站、嘉松中路站的外立面设计中,均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外立面效果,高架车站整体外观融入了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体现了时代特色,做到了功能与艺术、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协调统一,保证了桥梁结构与环境的高度融合。


在国内首次采用35kV非晶合金变压器,空载损耗是常规变压器的30%,有效降低地铁停运时段、轻载时段能耗,节省运营成本,节能减排。同时,全线(含车站公共区、设备区及区间)采用绿色节能环保LED照明灯具,结合智能调光控制系统,可实现单灯调光和巡检功能,既节省了全线照明运营能耗,又便利了照明的运营管理和维护。


正线及车辆基地在上海首次全面采用DC1500V接触轨供电技术。出入场线首次配备采用了车辆轨旁综合在线检测设备系统。本线信号系统首次采用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信号系统。本线通信系统首次采用公务电话系统核心软交换技术,相当于整个上海市地铁线路的“信息心脏”。同时,通信系统还首次系统地采用了上走线架工艺、数字广播技术及高清网络摄像技术等数项新工艺和新技术。


17号线在上海轨道交通中首次采用复合墙结构形式,防水效果明显。首创了后拆侧剥地下墙橡胶止水接头,实现了砂性土质条件下地下墙接头零渗漏,保证高止水效果和提高围护结构整体性。提出了全新的全断面包裹式井接头形式,将站台层井接头位置全部用4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包裹且墙体与工作井结构无缝连接,大大减少了渗漏的风险。首次应用盾构法隧道泡沫混凝土进洞技术,有效减小盾构机与洞圈的建筑空隙,极大限制了不利工况条件下进洞水土流动,显著降低了盾构进洞各类安全隐患。高架区间创造性地提出双U箱型复合变截面的大跨连续梁结构,使U型截面梁的适用跨径范围扩展至70m,并降低了大跨连续梁结构的建筑高度1m以上。配套研制了具有高精度360度全回转可调偏心平衡的大起重梯型跨越式悬拼吊机,形成了成套的施工技术。


17号线是全线在青浦区境内的地铁线路,为了在地铁站内展现青浦区域文化特色,青浦区政府与申通集团联合,利用车站公共区域部分空间,作为展示新青浦人文和自然风采的平台,全线公共文化艺术创作由面及点无限延伸,精心打造独具匠心的文化艺术线路。


17号线建设充分体现了轨道交通满足城市建设需求与轨道交通塑造城市形态两方面的功能,通过下沉式广场与转换空间,形成地上、地下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开发。徐泾车辆段上盖开发,创新了上海最新版本的车场与上盖开发新模式,搭建约15万平米的“城市再造用地”,实现轨交、商业、居住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模式。


研究成果形成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表论文7篇;形成市级工法1项。项目成果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工程中得到的充分的应用,“大中庭建筑结构设计技术”、“高架车站外墙PC标准化技术”、“高架区间双U+箱型变截面节段拼装梁技术”、“盾构法隧道泡沫混凝土进洞技术”、“地下连续墙橡胶止水接头施工技术”等创新技术,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对提高轨道交通建设水平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