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1月23日 21:18:25
土木工程简讯
土 木 工 程 简 讯140期2016年11月28日
发布时间:2016-12-05 10:16:48      

土 木 工 程 简 讯2016年11月28日140期

 

学会召开监事会检查学会工作

2016年11月24日上午,学会召开了监事会,三位监事悉数到位。

根据学会十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由岳贵平、周德源、徐亦敏三位同志任学会十一届理事会的监事会监事。依据学会十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学会监事会工作职责,本次监事会对学会工作进行了检查,了解学会年内工作,其中包括遵纪守法、执行章程、开展各项活动等情况。

傅德明秘书长代表学会,向监事会汇报了学会年内工作,其中包括学会年内计划的落实、学术活动的开展、按照章程开展的学会明年换届选举的节点落实情况、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学会五星级与科技评价工作、社会团体规范化申报的进度等。黄静代表财务汇报了学会今年的财务总体概况,收入、支出、业务活动经费的比例、会费缴纳情况等相关数据。监事会对学会政策法规与章程执行情况表示满意,对学会开展的各项活动表示赞赏。

本次监事会的会议,无疑是对学会工作的一种监督、检查与促进,也是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在社会团体规范化建设中的一个举措,对提高学会整体素质,保证学会在法律、法规、规范化建设中的一个良性运作。 (亦敏)

 

2016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国际大会举办

2016年11月17-18日,作为中国工博会上海科技论坛与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项目——2016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国际大会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本次大会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隧道股份共同主办,会议得到了上海市科协的指导,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的支持。

来之学会各团体会员单位与英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五个国家,19个城市的500余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参会。大会以建设美好城市为切入点,从城市的需求出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寻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从有到优”的进一步提升,为建设更加智慧、便捷、安全、高效的“城市”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供智慧与思考。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理事长、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周文波主持了开幕式。上海隧道股份张焰董事长、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应名洪、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融等领导作了开幕致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原住建部副部长郭允冲在大会做了讲话。出席会议的还有原发改委正局级巡视员李国勇、上海市住建委刘千伟总工等相关领导与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等嘉宾。

会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到发展和提高,城市交通、给水、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与城市居民生活切切相关。近年来,国家建设部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和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目标。上海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走在国内前列,如高速公路、高架道路、越江道路、地下道路、轨道交通、水源工程、排水工程、污水工程,其规模和技术都走在国内前列。“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向前推进的关键时期,在新一轮城市发展过程中,为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秉着应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解决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开创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活跃学术气氛,交流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及投资、养护、管理与运维等在科研、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科技成果,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始终秉承创新的理念。习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通过研讨会宣传创新理念,探索创新的技术与工艺,不断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途中,贡献我们土木工程人的力量。从而做到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解决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开创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活跃学术气氛,交流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及投资、养护管理运维等在科研、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科技成果,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共同围绕“承载城市梦想,建筑美好生活”论坛主题,为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难题提供专业建议,为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尽绵薄。

本次会议分一个主论坛,六个分论坛。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主论坛中,四位国内外基建领域的专家探讨了城市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为全球城市治理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其中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理事长、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周文波先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原巡视员李国勇先生、英国Emerald杂志欧洲区副主编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Ellen vhan Bueren女士、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总体规划管理处处长熊健女士,分别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出行方案”、“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与运维”、“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六个分论坛分别是:城市出行解决方案、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融资及运维、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海绵城市、综合管廊、青年创新创业等多个专题。学会秘书长傅德明主持城市出行解决方案的第一个分论坛。

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以又好又快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的思考为题、著名水文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以海绵城市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以智慧城市和物联网为题,分别作了精彩的演讲。另有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葛耀君教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广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刘桂生设计大师、熊正元副理事长、上海城投顾春华副总经理、日本丰田都市交通研究所安腾
良辅部长、格罗宁根大学空间科学院副院长、东京大学科创治理系副教授、国际土工材料合作协会南洋分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与环境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副院长、日本阪神高速技研株式会社衫
江功、全球地下空间研究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束昱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学会常务理事朱雁飞、周良理事、何拥军、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秀志等37名资深专家分别作了演讲。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永盛教授、学会常务理事朱合华、理事黄宏伟、理事副秘书长林家祥、周质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副理事长熊正元、隧道股份团委书记严涵分别主持了分论坛。

二天的会议,汇聚了不少改变城市的智慧,提出了一些行业的国际前沿观点、技术和实践应用,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寄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引领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升级的新方向,并使后世博会的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不断发展的常态。

会议还组织了上海北横通道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自动化装配式桥梁预制工厂、盾构法隧道智能管控平台的三个参观项目。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120余篇,编著成册发表。( 李雪 亦敏)

 

上海市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项目—第二十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土木建筑工程建造技术交流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高,尤其是建筑业的进步日新月异。但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施工技术发展参差不齐,不同区域的建筑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建筑质量,故加强交流与互动,从源头上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控制安全事故。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监督水平,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能力极具意义。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21~23日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联合主办“第二十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土木建筑工程建造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列入上海市科协十四届学术年会项目,出席会议有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上海华东六省一市的土木工程建筑学会及相关单位的专家与学者共计350人。

金秋季节晴空万里,上海青松城会议大厅人才济济,土木工程专家们围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绿色建造技术水平”为主题开展研讨。

开幕式由建工集团总工、学会建造专委会主任委员龚剑主持并致辞。学会应名洪理事长与上海市住建委刘千伟总工分别致辞。会议观看了上海建工十二五科技成果的宣传片。龚剑总工以“千米级超高层建造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架及输送泵装备技术”为题,作了主题报告。

而后的会议,分别有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陈刚主任、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崔士起常务理事、江苏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专委会孙爱华秘书长、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分会吴飞会长、上海建工研究总院周虹副院长、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分会戴益华会长、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专委会李向阳主任、上海建工集团副总工、学会理事王美华主持。

二天的会议共有35个报告,内容围绕绿色建造技术、工业化建造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建造技术、节能减排、地下工程新技术、建筑与艺术等土木建筑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通过主题报告,专题研讨会,促进了经验的交流,会后,又组织参会人员参观了两个典型工程。

本次会议通过广泛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了华东六省一市施工技术的交流与发展,共享土木工程建造的先进技术,进而促进了华东区域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进步。

本次会议收录84篇论文,以建筑施工杂志增刊名义发表。(亦敏)

  

市科协科技社团办事机构第二联合党支部成立

根据市委组织部市社会工作党委《关于集中推进本市非共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依照中共上海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布置,中共上海市科协科技社团办事机构第二联合党支部于2016年10月11日下午1点在上海市科协4号楼306会议室正式成立。

出席本次会议的党员有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办公室主任徐亦敏、上海市造纸学会蒋鸿勇秘书长、上海联合非常规能源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施明言、上海市稀土学会秘书长黄耀方。中共上海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办公室主任顾晓娟代表党委与会并介绍了党委工作的相关情况。与会党员一致通过中共上海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关于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徐亦敏担任中共上海市科协科技社团办事机构第二联合党支部第一届支部书记的提议。

会议讨论通过了第二联合党支部下半年工作计划安排的意见,传达了中共上海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9月23日组织的两学一做党员培训班的相关内容。与会党员各自畅谈了在两学一做中如何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决心与意念,纷纷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宗旨。结合工作实践,相互交流了学会工作中如何加强党建,发挥党在学会工作中的护航与引领作用的工作体会。大家指出,联合支部这种形式,是加强党建,使党的工作得到全覆盖,也是我们党能够在学会等社会团体中明确方向与掌舵的一个很好的举措,虽然来之不同社会团体,但是通过交集,可以相互了解与借鉴,更好的促进我们学会与社会团体的工作。从而使我们学会工作的外延与内涵都得到很好的扩展与充实。

大家纷纷表示,要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每一位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凝聚力与向心力,建设好现代科技社团。(亦敏) 

 

市科协科技社团第二联合支部开展党课及对照检查活动

2016年11月18日下午,上海市科协科技社团第二联合支部在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会议室召开扩大会议,第二联合支部与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部分同志共同参与一堂党课。

本次党课的主题为,加强党的建设,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党课以PPT的形式开展,阐述了治国务必先治党的重要性,提出治党就是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尽管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但消极腐败现象、违纪违法案件依然时有发生,考验和危险尖锐地摆在面前。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因此,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而是对我们每一个党员的要求,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党课介绍了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整体建设的范围与重点,介绍了党支部制度建设内容与要点。

会议指出: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特殊年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维护执政党的地位,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公民的命运,苏联的变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警钟长鸣,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保持先进性,在工作中遵守党纪与国法,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为我们的党旗增加光辉。

大家认真聆听了党课,而后,又交流了两学一做学习的体会,对照检查自己的党性修养,党员同志以书面的形式认真进行了汇报,并听取了意见。本次会议,使大家重温了入党誓言,加强了党性修养。(亦敏)

 

学会开展全国重点科普日活动,组织会员与市民参观隧道科技馆

今年是十三五计划的第一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件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总投资约4.7万亿元。其中,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000公里。巨量的路桥隧工程项目等待我们去建设,工程的难点需要我们去攻克。工程建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桥梁与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中发展最快的2个技术领域。近10年来,我国桥梁和隧道工程技术通过学习、实践、创新、超越,发展日新月异,期间一大批桥隧关键技术得到突破、核心技术不断涌现、技术创新不断发展,建成了一大批特大型、高难度的标志性工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隧道建设向大断面、长距离、大深度方向发展。桥梁、隧道施工向大型化、装配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等相关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全寿命设计对隧道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安全和风险控制、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对隧道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隧道多种复合功能的需求不断增长等等。

为使我们会员及市民了解隧道,认识隧道、建设隧道、管理隧道从而更好的推动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十三五期间的相关工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贡献,学会于9月20日下午1点半组织近40名会员与市民参观隧道科技馆,本次活动列入全国重点科普日活动。

参会的科技人员有来自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港集团、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及部分市民。

与会专业技术人员与市民饶有兴趣的进入了展馆,领略地下工程的奇妙世界。科技馆内再现了大型泥水平衡盾构内部实景,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隧道施工现场;复兴东路隧道上层实景区通过投影仪大屏幕和在隧道内设置的真实车辆隧道穿行模拟增加了其真实效果;在虚拟互动区通过大型投影和车辆模型等道具让参观者驾驶车辆的真正体验了在隧道里穿行的感受。

作为地下工程的专家,傅德明秘书长一路侃侃而谈,与讲解员一起,给参观者进行了一次科普教育。参观的会员与市民,认真听讲,不时提问,对着计算机屏幕上的每一个操作细节拍照留下宝贵资料,不少会员同志,本身就是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观时带着问题来,参观后感觉收获颇丰满意而归。

本次全国重点科普日活动,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科普教育。(亦敏)

 

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委员会议

经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十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10月26日下午在上海佳木斯路777号3楼会议室,正式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委员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候选人、与相关的领导、专家与学者近40人。

成立大会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华建集团地下工程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卫东总工主持,傅德明秘书长代表学会宣读了理事会关于成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的决议,学会常务理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缪俊发宣读了新一届专委会的委员名单,参会人员一致通过了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人选。本届委员会的组成为,上海广联环境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监缪俊发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华建集团地下工程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卫东总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王秀志、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沈水龙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建秀教授、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陈晖副总工、上海广联环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崔永高高工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委员分别由同济大学石振明、上海隧道市政工程设计院朱卫杰、宿文德、上海隧道公司朱雁飞、潘伟强、中船勘察设计院刘荣毅、彭满华、上海地质调查院严学新、杨天亮、上海申元岩土李伟、梁志荣、上海市基础公司李伟强、李耀良、华东院地下分院邸国恩、上海广联陆建生、娄永祥、顾迪鸣、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武永霞、上海城建设计总院项培林、蒋益平、华东建筑设计院胡耘、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魏建华、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瞿成松等31名专家学者组成。广联股份乔华山同志任专委会秘书。

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与会致贺,学会副理事长张燕平代表学会向新成立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祝贺并讲话。

会议指出:新成立的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的专家队伍力量强大,据了解,此专业的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好像还是第一个,因此,应该在土木工程领域内有很大的负重,作为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的第十六个专业委员会,是新人,但不甘落后,要学习先进的专委会,不断努力,奋起跟进,为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增加光彩,努力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领域,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积极搞好科普,制定规范,探讨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努力探索上海饱和含水软土地层对地下工程施工带来的困难和风险,积极总结工程地质水文的科技人员对地下水治理的实践和经验,共同研究隧道与地下深基坑工程的技术难题,为上海市的即将开展的深邃工程等地下工程建设与施工贡献力量。

成立大会后,又召开了专委会的第一次委员会议。主任委员缪俊发将专委会今年工作作了告示并指出:要在计划的基础上,做好行业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的研究;推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行业重大技术创新;组织编制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相关标准规范;开展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相关科普活动;加强与学会其他专委员的沟通交流,促进上海市土木工程的发展与进步。(亦敏)

 

学会举办中日岩土工程技术交流会

作为上海市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项目的中日岩土工程技术交流会于10月21-22日,在上海建国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日本地盘工学会关西分会联合举办。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上海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公司、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工务分公司、上海建工集团五建、二建、基础公司、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政总院、上海城建设计总院、上海隧道设计研究院、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铁上海设计院、中铁上海设计院杭州院、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申诚隧道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三维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广联环境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东建材集团上海中淳高科桩业有限公司、黄浦江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建市政工程公司、中交三航院市政工程公司、中铁24局、华建集团申元岩土工程公司、上海市政监理公司的100余名代表以及日中友协与日本地盘工学会等的专家学者51名。

近10年来,中国的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发展,巨量的土木工程建设促进了技术进步。在上海,10年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约500公里,在建300公里;越江道路隧道9条约30公里,在建3条;地下道路2条,约5公里,在建2条,约18公里。10年中,上海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面积新增3千万平方米以上。

海量的地下工程建设项目,给我们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加强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中日双方以往在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隧道掘进技术、双圆盾构隧道技术、矩形隧道技术、大断面管幕法技术等方面与日本的专家有过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上海即将启动的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隧道工程建设,将在60m深处掘进15公里大直径隧道,其前期的规划设计也呼唤与日方专家的技术交流。为促进中日两国在岩土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技术交流,探讨岩土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发展趋势,“中日岩土工程技术交流会”应运而生。

开幕式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秘书长、学会副秘书长林家祥主持,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大会中方主席应名洪,日本地域地盘环境研究所所长、大会日方主席桥本 正分别在大会作了致辞。日本地盘工学会关西支部副支部长辻 俊一,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傅德明,日本京都大学藤泽 和谦等分别主持了会议。

本次交流会的主要议题包括地质特性、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技术、地基加固技术、地下环境保护技术以及岩土工程相关新技术等,大阪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系教授大岛 昭彦、上海隧道工程公司项目部总工王吉云、阪神高速道路株式会社大阪管理局保全设计课课长代理林 训裕、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孙巍、(株)地域地盘环境研究所代表取缔役所長桥本正、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博、神户市港务总局技术部工程课长藤井研一、华建集团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卫东总工、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地球环境专业教授胜见 武、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副主任丁文其教授等十位专家分别作了演讲,其内容包括:基于250m网格的大阪地区地质特性、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工程综述、关西的地下道路建设及养护管理技术、上海地下道路工程规划和建设、关西地下铁轨的建设技术、上海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综述、神户机场的先驱性施工技术、软土地层深大基坑工程技术综述、土方的利用和地层环境课题、盾构管片接缝试验与模型研究等。

10个主题报告后的圆桌会议由林家祥主持,圆桌报告的主题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其嘉宾分别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雁飞、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沈水龙教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王秀志、日本株式会社近畿地区建造中心董事副社长大井 健一郎、日本地盘工学会关西支部副支部长辻 俊一、阪神高速技研株式会社执行役员杉江 功。

主题报告与圆桌会议后,中日专家与学者展开了交流与互动,就双方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大会闭幕式由学会理事、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磊和日本地盘工学会关西支部副支部长辻 俊一分别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词。

会议指出:世界岩土工程施工的重心正在移向亚洲、移向中国,中国的地下工程建设方兴未艾,辽阔的国土其地质条件及其复杂,因此也在地下工程建设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能够与上海地质条件相近的日本进行交流,对于促进岩土工程技术是及其有益的,中日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

会后,中日双方互赠礼物。

10月22日会议组织中日双方与会人员参观正在施工的上海地铁14号线工程的换乘站工程和北横通道工程地下道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本次会议圆满完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亦敏)

 

学会与中冶冶金渣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主办“2016海绵城市钢渣利用科技沙龙”活动

10月18日下午,由学会、中冶冶金渣工程技术中心、宝山区发改委节能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6年上海绵城市钢渣利用科技沙龙活动在中冶宝钢技术召开,本次活动列入上海市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项目。

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上海市钢渣在生态功能型建筑道路工程中的绿色利用、助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促进钢渣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与土木建筑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技术交流,促进钢渣资源利用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上海市土木学会、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同济大学、上海建科院、上海市政总院、上海城建总院、市政交通院、建工、城建及各在沪兄弟单位宝冶、五冶、二十冶、中冶宝钢技术的有关领导和相关渣处理利用科技人员、中冶集团科技部、宝山区科委、区节能管理服务中心的有关领导及专家学者近40人出席。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材料专委会主任委员贺鸿珠博导主持会议。

沙龙围绕“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节能产品、钢渣利用”的主题展开。中冶集团环工公司作了“钢铁渣协同建筑垃圾海绵产品关键技术研究”、“钢渣新型沥青混凝土应用研究”、“钢渣利用科创中心建设进展”等三个课题的演讲报告,介绍了公司近些年来在钢渣综合利用领域科技创新的进展和成果。环工公司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业”、“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宝山区产学研示范企业”“宝山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长期研究开发形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用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品、抗浮配重用混凝土及制品、冶金用除锈磨料、工业地坪用建筑耐磨剂、建筑用特种型砂(集料)等“粉、砂、砖、土”多元化梯级利用节能环保、绿色生态产品,形成80余项专利技术,全面拓展了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力争实现钢渣100%节能环保处理和绿色价值利用,促进了资源循环经济和谐发展。其中,公司钢渣透水混凝土绿色技术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殊荣,该技术二项产品入选住建部2016年首批《海绵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目录》,成为循环经济绿色利用的示范。此外,公司还积极向化工原料、土壤修复、环境工程及冶金渣环保利用项目咨询等新兴领域转型发展,全面促进钢渣的产品化、市场化、规模化利用的转型、升级发展。

与会专家在听取项目课题演讲报告后,紧紧围绕钢渣利用研发、标准技术、钢渣及建筑垃圾再生透水产品的资源化等议题,开展了广泛交流,各位专家为钢渣利用产品化、市场化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从产学研的角度对如何解决好的产品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指出:环工进一步与工程设计院所深度交流有利于对接好钢渣透水产品技术在相关道路建设的应用;行业协会希望工程技术中心抓住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契机,以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扩大产品影响力,充分利用好绿色建筑的政策,大力推进固废利用在绿色建筑中的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知晓度、扩大社会环境效益。政府部门表示将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大力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将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充分与企业接轨,将“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结合。

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程东波在讲话中指出,中冶宝钢技术将在中冶集团、上海市区二级政府部门及上海土木学会、资源利用协会等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秉持“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精神,围绕“聚焦主业、做强一业、相关多元、科学补充”的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在钢渣处理与综合利用产业,抓住国家生态文明和“海绵城市”建设契机,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利用发展模式,加大钢渣产品在绿色建筑新材料、环保新材料、土壤修复等领域,加强工艺、装备和利用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工程建设和服务,树立钢渣利用绿色环保的行业引领者形象,为上海率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在最后发言中强调,学会要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搭好平台,做好服务,践行“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会员单位的新技术创新、开发、发展,固废利用的实施做好支撑,为建设生态文明,为绿色建筑作出努力。(海龙 亦敏)

 

2016年皖江浙沪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召开

2016年10月30日,由学会联合举办的《2016年皖江浙沪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四地近百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出席。作为品牌,这项活动已连续举办了7年,今年为第八届。

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为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承办单位为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和工程结构专委会主任委员李亚明总工、浙江省建筑土木工程学会施祖元秘书长、江苏省土木建筑工程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爱群校长、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兆晴院长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致辞,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兆晴院长主持了会议。

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其林教授和预应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熊学玉教授也参加本次会议。

这次技术交流会主题为钢结构与建筑产业现代化。会议围绕钢结构、减隔震、异型桩、铝合金等建筑产业化工业化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东南大学-力汇振控减震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设计总监鲁风勇的《装配式结构中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与革新》,对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高性能隔减震产品研发、装配隔震结构试验研究和应用案例作了详细介绍。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沈万玉的《钢结构建筑产业现代化关键技术与智能制造研究》介绍了钢结构建筑产业现代化研发和成果,以及建筑产业现代化智能制造技术与P-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引起专家们的兴趣和深入探讨。上海强劲地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刘全林教授的《螺锁式连接异形柱的性能研究及其植入法》,结合螺锁式连接异型桩工程案例,介绍了耐久性试验研究、承载力研究和施工植入法。上海通正铝合金结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建作了《新型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创新发展及工业化探讨》,对铝合金结构从原材料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的工业化特征做出详细探讨,并重点针对新型大跨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在相关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包括材料生产工艺的改进,型材截面形式的多样化,紧固件及锁紧工艺的进步,施工工法的创新,设计方法的突破等方面进行介绍,得到大家共鸣。

交流会学术气氛热烈、技术问题讨论深入,充分体现了建筑产业化和工业化的主题。通过四地建筑结构工程界的技术交流,为加强四地合作,积聚发展思路,展示技术成果,提升管理水平,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同时,也为转型驱动,创新发展开拓新的思路。达到共同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目的,很好的贯彻了十八大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深了四地土木工程结构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友谊。(枕戈  亦敏)

 

2016第四届中国地下空间开发大会隆重召开

2016第四届中国地下空间开发大会9月7日在上海宝隆美爵酒店隆重召开。大会为期两天,由学会、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世博央企总部基地工程建设指挥部主办。四百余位来自政府部门、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咨询规划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共聚一堂,围绕着“联动发展、创新突破”的主题,共同探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的热门话题,纵论地下空间未来开发趋势。

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和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赵宪忠副院长作开幕致辞。傅秘书长从城市化发展的挑战出发,简要介绍了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情况。目前,上海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积已经达到7千万平方米,四通八达的地铁和地下道路为市民提供出行了便利,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的规划正在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在城市建设、尤其是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毋庸置疑,本次大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钱七虎将军作了《又好又快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的思考》的演讲,为大家描绘了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未来城市美景,强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转变城市发展”、解决“城市病”的主要着力点,强调要将“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运用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把每一寸“深度”都规划清楚。

深圳地铁集团陈湘生总工、上海世博发展集团张鹏飞副总工、上海同济联合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束昱院长、华建集团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王卫东总工等专家从各自关心的角度,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

会议邀请40余位专家,共计开展33场演讲、2次圆桌讨论和1个BIM新思维新技术专题论坛。丰富多彩的形式,为与会代表在地下空间政策制定、法律机制、经典案例、综合管廊、综合防灾与智慧化运营等多方面的交流沟通搭建了舞台,构建了桥梁,必将推动地下空间开发的进一步发展,为建设和谐美丽宜居城市贡献力量。(李雪)

 

岩土学科开拓者 教书育人65春秋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9月24日上午,同济大学地下系为90高寿的中科院孙鈞院士举办“执教65春秋学术思想研讨会”,同济大学、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上海住建委、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公司等领导和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

孙鈞院士长期从事岩土力学、隧道与地下工程学科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于1960年创办了国内外第一个“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并于1962年开拓建立了新的学科分支—地下结构工程力学。 孙院士研究,成果丰硕、著作等身。孙院士结合地下和岩土工程实践勇于创新,为地下和隧道工程建设出谋划策,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孙院士是国内外岩土力学学科的开拓者。

孙院士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是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1953年成立时的第一批会员。1978年担任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85年起担任第五、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孙院士曾担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应名洪理事长、市住建委刘千伟总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周文波总裁、同济大学领导等在会上致辞祝贺孙院士。二位中科院院士卢耀如、何满潮分别致辞颂扬孙院士高尚的学风育德。

孙鈞院士在会上作了答谢,并简要谈了90年人生的心路历程。他感悟一生的座右铭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多一份理性和满足;在人生道路的征程中要多一份奋起和拼搏,没有捷径和不劳而获,有的只是曲折和坎坷;只有经过不懈努力奋勇攀登,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在取得某些进步和得意时,要多一份自谦和低调。知识海洋浩瀚无限,个人沧海一粟,长途漫漫,点滴进取微不足道。在遭受挫折和不顺时,要多一份自信,“失败是成功之母”。

最后,孙院士引用了西方谚语:只有肯学、肯做、永不言老、言晚。孙院士就是这么做的,他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孙院士送参会人员每人一本《耄驻春》文集,文集包括孙院士近10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31篇、回顾和思考19篇、访谈录15篇。(德明)

 

学会开展技术培训---建设海绵城市让上海更美好

2016年9月18日下午,学会在中交三航勘察设计院举办《海绵城市技术》专题培训,8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会秘书长傅德明主持了技术培训。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中心院长助理吕永鹏高工作了《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与案例》的讲课,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及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建设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和标准、先进的工程技术与成果,包括绿色屋顶、地下式雨水调蓄、大型雨水调蓄隧道等。重点结合上海的城市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和原有城市排水工程情况,提出了上海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讲课结合上海世博会建设、临港新城建设介绍了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成功经验。

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周质炎教高作了《超深排蓄水隧道应用与研究》的授课。建设超深排蓄水隧道是国外少数先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大有效的工程,投资大、技术先进、工程难度大。上海已经启动建设在苏州河底下60m,直径10m长度15公里的排蓄水隧道工程,为国内规模最大,将挑战上海软土地区地下工程施工的极限。周总介绍了国外深隧工程的设计施工新技术和成功经验,为上海超深排蓄水隧道工程建设提出思路。

技术讲座进行了互动,参会技术人员认真听讲,并与专家展开了互动,对共同关心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问题与报告专家进行了探讨。(德明)

 

学会组织对《可降解汽车尾气路面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伴随着汽车带来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汽车尾气对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当交通拥堵成为常态化时,大气的自净能力便显得无能为力,汽车尾气主要表现为雾霾天气频发,造成人类呼吸系统等疾病也频频发生,因此,我国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已成非常紧迫的当务之急。
    上海市政总院的专家们以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责任感出发,从2012年开始立题,对可降解汽车尾气路面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2016年8月30日市土木学会组织并主持了对这项科技成果的评价。出席会议的专家有同济大学吕伟民教授,上海隧道股份张易谦教高,建委科技委徐健教高,同济大学设计院赵召胜教高,上海公路桥梁公司严军高工以及市政总院冯蓉高工、郑晓光博士以及项目负责人等十余名专家学者。
    专家们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查询了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项目水平检索报告,项目知识产权,项目用户报告等。经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1、课题组提交的验收资料齐全,数据翔实,完成了课题研究内容,达到了考核指标,符合验收要求。

2、该课题采用高速剪切和超声分散的方式解决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在改性乳化沥青中的难点,开发了具有降解汽车尾气功能的微表处与含砂雾封层技术,路用性能满足现行行业标准,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

3、该技术在宁杭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具有一定的降解尾气效果。编制了施工技术指南,具有实用性。

4、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专家们对此项研究极感兴趣,纷纷建言献策,建议对实体工程跟踪观测,积累数据,创造条件在多个污染严重的地方进行推广应用,以改善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真正做好造福于民。(亦敏)

 

学会主持召开《旅游城市滨海道路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科技评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滨海旅游城市的需求更甚。旅游城市的道路空间不仅承载交通运输功能,同时也是反映旅游城市人文景观形象的重要载体,通常具有独特的可识别性和排他性,其规划建设往往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故如何对滨海旅游城市道路进行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兼顾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很有意义与价值的课题。上海市市政总院的专家于2015年对此课题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成果。

2016年11月2日,由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召开了《旅游城市滨海道路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科技评价会。出席评价会的专家委员会委员有市建委科技委徐健教高,同济大学设计院赵召胜教高,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院朱洪教高,同济大学李辉教授,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易伟忠高工,上海市政总院的冯蓉高工以及课题组的同志共十余人出席。

与会专家认真审查了资料,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讨论,评价验收意见如下:

1、课题组提交的验收资料齐全,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完成了课题研究内容,达到了考核指标,符合评价验收要求。

2、研究报告分析比较了国内外旅游城市滨海道路的规划设计的方法,提出滨海道路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和原则;分析了滨海道路平纵横以及景观设计等方面要素,提出了滨海道路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传统路面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法,积极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3、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在三亚滨海大道工程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会议建议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制定适合旅游城市滨海道路特征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的指导意见,引导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亦敏)

 

学会组织对《保障房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评价验收

十二五期间,政府进一步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快和推进保障房建设已成为我国面临的艰巨任务,对这项惠及民生的良心工程,如何在确保质量,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快速建成,传统的建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乞需对保障房的传统建造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本着这一社会责任感出发,以工业建筑化为方向,以先进的BIM技术与互联网为手段,以装配式建筑的方式,在罗店大型居住和社区二期动迁安置房C10地块结构施工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并形成了自己的功法与管理标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直接经济效益168.73万元。受到了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被评为上海市示范项目。
  2016年9月14日,由学会组织并主持了《保障房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评价验收。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上海建设协会李娟娟副秘书长、上海建科院许清风教高,上海建工集团沈孝廷高工、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公司李新华高工、同济大学李检保博士。宝冶集团华敏玉副总工、罗斌教高、宝冶集团建筑院朱长根教高、叶华总工及项目组相关人员出席。

专家委员会审阅了项目研究报告,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认真审议,形成报告如下:

1、项目组提交的技术资料齐全,技术路线正确,内容充实,符合验收要求。

2、项目以罗店大型居住社区动迁安置房二期(C10地块)工程为依托,开展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套设计、施工、质量、运营等全过程技术体系,为工程实施起到了指导作用。

3、项目在吊装设备空间转换技术、全断面多功能预制构件吊装器具、预制与现浇边缘构件协同成型技术、新型灌浆料及灌浆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建立了以“宝冶工程云”为平台的管理系统,实现了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全寿命期的管理。

4、项目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形成工法1项。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完成了科研项目建议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考核指标。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本项目研究成果。 (亦敏)

 

学会主持召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科技评价

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三大挑战和历史任务。一是汽车产业由大国到强国转型的挑战。二是汽车排气污染治理的挑战。大气污染控制的国家行动计划倒逼零排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三是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带来的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的挑战。面对我国2020年以后乘用车百公里平均油耗降低到5升以下的严格油耗法规,为改善日益严峻城市生态环境形势,推进新能源汽车已经势在必行。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是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上海市政总院的专家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发展规划,前瞻性的开展了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和思路的研究。

2016年11月24日,由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召开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和思路的研究》成果科技评价会。出席评价会的专家委员会委员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夏凉副院长、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场部徐杰主任、上海市发改委环资处杨舒涵项目主管、上海市交通委科技处王大军项目主管、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市政处赵晶心项目主管,上海市政总院的冯蓉高工以及课题组徐俊十人出席。

与会专家认真审查了资料,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讨论,评价验收意见如下:

1、课题组调研分析了国内多个典型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案例,总结了经验,分析了不足。案例分析为新的规划方法提供了借鉴。

2、课题组以“成长型”动态可持续规划方法构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方法体系是合理可行的,相对于目前所采用的传统静态规划方法更能够体现新兴技术生命周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3、课题组提出的结合GIS技术优化服务指标,以“点-线-面”为依托构建规划布局框架是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的一种有效方法。

4、课题组总结了设施规划布局原则要点,并根据充电行为特征提出了充电基础设施微观选址的典型方案和创新布置方式,对于设施落地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5、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方法和思路可推广应用于今后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实践中,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们指出:课题组提交的技术资料齐全,完成了课题计划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考核指标,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建议对研究成果作进一步归纳总结与提炼,形成相关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本次评价的课题的研究,将从宏观上促进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材料工业、高端制造、移动互联、智能机器人、各类交通运载工具与交通系统、城市建设与城镇化等方面全方位变革,对我国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迎接工业4.0时代的到来将发挥集成作用。(亦敏)

 

工程材料专委会组织参观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上海浦砾珐住宅有限公司

金秋10月,工程材料专委会一行25人前往位于浦东南汇的建筑工业化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上海浦砾砝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参观学习,期间听取了企业总体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及五年总体规划,企业方与学会会员之间开展了交流探讨,而后参观了生产现场,收获颇丰。

上海浦砾珐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28日,由上海建材集团、华建集团和宝业集团三方合资组建,是一家致力于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技术创新企业。公司依托股东方的设计-制造-材料-施工-开发等优势,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专业从事装配式建筑构件深化设计、模具技术研发、部品件生产和销售、施工装配和技术咨询服务。

在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房型及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规模化是降低成本、提高预制率的关键因素,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在这方面有所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高了成本。另外,装配式建筑质量是需要重点把控的问题,尤其是预制构件加工精度及现场施工质量,需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意识。大家认为,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土木工程人的历史责任。(鸿珠)

 

建造专委会举办《绿色施工推进及技术创新》院士论坛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院士专家智力作用,加强专委会内外技术交流,学会建造专委会日前在上海建工大厦G层报告厅举办以“绿色施工”为主题的院士论坛。会上,肖绪文院士为大家作了题为《绿色施工推进及技术创新》的报告。会议由学会常务理事、建造专委会主任、上海建工集团龚剑总工主持,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出席,建造专委会会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施工与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建造专业委员会会员、市建筑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会员以及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技术与管理人员260余人参会。
    龚剑总工向与会者介绍了肖绪文院士的个人简介,以及肖院士在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和绿色施工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及为我国施工技术进步和绿色施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经历。肖绪文院士为大家作了题为《绿色施工推进及技术创新》的报告。阐述了绿色施工的内涵、推进之路以及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引人深思、让人意犹未尽,对我们各专业委员会的会员以及我们集团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推进绿色施工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炜芸)

 

学会建造专委会参与2016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

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建工集团、建造专委会于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参与了由联合国人居署、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共同主办的“2016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

博览会集中展示了近年来获得国际、国内奖项的城市建设管理项目、宜居城市建设案例。建工集团、建造专业委员会组织了部分会员单位集中参观展览。专委会主任单位上海建工集团展位位于西一馆W2601展台,面积达78平米,展示内容重点围绕集团“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专利标准工法成果、上海建工集团产业化基地建设情况等几个方面,同时配合了展板和视频,详细介绍了集团的科技创新能力、绿色建筑、预制安装和装配式建筑方面的内容,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本次活动对促进技术进步以及弘扬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极有意义。(炜芸 亦敏)

 

桥梁专委会组织专业学术活动

由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主办、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桥梁专业学术活动于2016年11月1日(星期二)上午在同济大学桥梁馆101报告厅举行。本次学术交流的主题为“Accelerated Bridge Construction Use of Innovative Design,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通过活动交流研讨了美国华盛顿州快速桥梁施工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实例。

本次技术交流论坛特邀美国华盛顿州交通署、圣马丁大学兼职教授Bijan Khaleghi主讲,以快速桥梁施工为主题,开展了快速桥梁施工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实例的专题交流。60多位来自各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高校的设计与科研人员参与了本次交流活动。(俊杰)

 

城市轨道交通专委会赴上海自仪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2016年11月4日下午,学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赴上海自仪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TST)参观交流。

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张建斌在会上指出,此次参观交流活动是专委会年度工作计划中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发挥专委会优势,搭建平台、促进交流,从而更好地服务会员单位、服务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TST副首席执行官杨兴海对专委会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TST是为了响应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国产化和产业化的要求,由上海电气和法国泰雷兹共同投资组建的中方控股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专委会的成员,TST非常乐意能为大家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随后,与会人员参观了TST公司展厅,听取了TST公司总工程师刘会明所作的《列控CBTC信号介绍》,并观摩了V&V实验室、DCS实验室以及TRAM有轨电车实验室。

此次活动既包含了新技术的分享,也涵盖了新理念、新思想的碰撞,取得了圆满成功。专委会表示将继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拓宽沟通渠道,凝聚各成员单位,促进共同发展,为行业进步贡献力量。(叶姚海、薛维)

 

钢桥制造技术与涂装交流会举办

由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桥梁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的桥梁专业学术活动于2016年11月11日(星期五)下午在上海市政总院2号楼2楼报告厅举行。本次学术交流的主题为“钢桥制造技术与涂装”,通过活动交流研讨了钢桥产品制造工艺、钢桥焊接技术及钢桥涂装的工程实例和最新进展。

论坛特邀江苏中泰桥梁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元录及佐敦涂料有限公司华东技术经理赵敬宇主讲,两位专家分别以钢桥制造技术及钢桥涂装为主题,开展了钢桥制造技术与涂装的专题交流。80多位来自各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高校的设计与科研人员参与了本次交流活动。

杨元录总工围绕不同类别钢桥梁产品制造工艺、钢桥焊接技术、钢桥制造主要装备、钢桥制造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钢桥制造范例进行重点介绍。钢桥从制造特点可分为板系、杆系及管系结构。板系结构钢箱梁的基本板单件包括顶板、底板、腹板、横隔板、纵隔板及锚固构造,其连接方式包括焊接、HTB连接及张拉型长螺栓连接;杆系结构钢桁梁主要包括纵梁及横梁,采用全焊及栓焊的连接方式。在钢桥制造中,主要的问题是保证精度及降低焊接应力。在钢桥制造中,采用的主要设备项目为:单元件的自动化生产、数控制孔生产线、钢塔多断面机加工及精度控制系统及超大构件滚装装船装备及技术。最后,杨元录总工通过视频展示了印度新德里瓦吉拉巴德大桥、泰州大桥及崇启大桥钢构件的制造技术。

赵敬宇经理围绕丙烯酸聚硅氧烷面漆的功能与桥梁应用、目前市场上面漆的比较与面漆标准、朝天门大桥维修的案例分享进行重点介绍。涂装系统包括底漆、中间漆及面漆。面漆可形成隔绝环境、遮蔽紫外线及保证美观,是钢桥涂装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面漆经历了醇酸面漆、环氧面漆、丙烯酸面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聚硅氧烷面漆、氟碳面漆等发展历程。其中,丙烯酸聚硅氧烷面漆有着优异的保色保光性、耐玷污性、机械性能、耐化学品性能、配套防腐能力及显著的环保优势。最后,赵敬宇经理通过朝天门大桥采用丙烯酸聚硅氧烷面漆进行维修涂装的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上述钢桥制造技术与涂装的工程实例和最新进展均有视频演示,给大家以直观的了解。在报告结束后参加本次交流学习的人员和报告主讲人开展了充分的讨论,就钢桥制造技术与涂装这个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取得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效果。(俊杰)

 

建造专委会组织“知识产权保护”培训讲座

2016年11月10日,由学会建造专委会牵头组织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讲座”在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成功举办。上海市高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浦东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丁文联作了《知识产权司法政策解读》的报告,来自延锋百利得的资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专家刘敏就企业专利管理工作进行了交流。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建造专委会70余名技术领导、工程师和知识产权工作者参加了本次讲座。

丁局长对中国目前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基本政策——“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的实质内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分享了多起实践审判中的具体案例。与会人员与丁局长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此次报告使公司技术领导、知识产权工作者对商标、版权、专利、商业秘密等权利的法律保护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使工程师、专利代理人对专利文件在专利诉讼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刘敏女士介绍了延锋百利得公司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心得,为我们日常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使公司技术领导、知识产权工作者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共性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对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的相关专利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专利申请、管理、运营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丁局长对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精彩表述,也赢得了阵阵掌声。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炜芸)

 

学会铁道工程专业委员会召开科技交流会

2016年11月18日,学会铁道工程专委会科技交流会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会议由学会常务理事高静华主任主持,副主任葛世平、许玉德和学会副理事长王志平出席会议。学会秘书长傅德明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交流了四个技术题目,分别为申通地铁交流的《新时代下工务维修模式的探索》、杭黄铁路有限公司交流的《客运专线56m单T刚构转体梁施工技术研究》、同济大学交流的《轮轨全面摩擦控制技术》、沪昆浙江公司交流的《杭州南站站房屋面桁架滑移施工技术》。技术交流后,参会人员相互间进行了互动和解答。傅秘书长就学会、委员会的改选,年度先进技术、个人的评选及明年工作进行了指导,高静华主任对上述工作进行了部署。

学会副理事长王志平在交流会总结指出,本次科技交流涵盖的内容齐全、非常贴近实际和体现了创新的引领作用。交流会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围绕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加强交流,互相借鉴;抓住机遇,展示作为;精心组织,发展会员四个方面又进行了阐述。会议收集论文4篇编著成册发表。(俞峰)

 

团体会员简介

上海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东方雨虹,股票代码:002271,以下简称东方雨虹集团)为防水行业首家上市企业,目前东方雨虹控股30余家分子公司(上海、广东、天津、香港、北美等),在中国北京顺义、上海金山、湖南岳阳、辽宁锦州、广东惠州、江苏徐州、云南昆明、河北唐山、陕西咸阳等地投建15大生产基地,年营业收入近60亿元,目前市值已逾百亿,公司获批建设特种功能防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为使科技研发与国际并轨,公司与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合作组建水性涂料海外研发中心(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与美国沥青科技公司(Asphalt Technology LLC),美国阿拉巴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合作组建改性沥青海外研究中心(美国南卡罗来纳州)。 是国内建筑防水行业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龙头企业。

上海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东方雨虹)由东方雨虹集团全资控股,于2000年正式成立,注册资金为16000万元,并于2007年配套投建上海工厂,是东方雨虹集团经营规模最大、区域影响力最强的分子公司之一。上海东方雨虹依托东方雨虹集团强大的平台支持,不断致力于系统解决防水问题的探索和研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生产制造、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工程施工服务于一体的中国防水行业骨干企业,先后荣获“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金山区区长质量奖”、“上海市质量标杆”、“上海名优产品”、“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等多项荣誉。

上海东方雨虹公司下设上海东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具有国家防水防腐保温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现有防水施工队伍65支,注册施工工人近千名,持证上岗率达100%。为确保防水精品工程,东方雨虹集团于2014年在上海金山成立华东技术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长期由中国屋面防水大师钟友良、彭小明任教,并聘请德国防水技术专家现场培训指导施工工艺,采用东方雨虹独创的“标准化施工管理体系”,通过对工法、装备、工艺、规范验收等严苛的国际防水施工标准,为客户构建安全为先、质量为王、施工实时追踪的标准化全链条服务。近年来成功地服务了上海世博馆及配套工程、虹桥综合枢纽、上海中心、京沪高铁、上海地铁、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并与绿地香港、大华集团、金地集团、复地集团等知名地产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人类所有的防水问题,东方雨虹都有责任去解决。东方雨虹将一直秉承为人类为社会创造持久安全环境的历史使命,引领中国建筑防水行业走向新的高度。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