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1月24日 16:31:26
土木工程简讯
土 木 工 程 简 讯138期2016年5月28日
发布时间:2016-08-19 10:37:33      

 

土 木 工 程 简 讯 2016528138

学会十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圆满召开

学会于2016427日下午1:30时,在上海城建大厦宛平南路1099号一楼会议室,召开了学会第十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学会理事、会员代表计202人,其中理事56名。应名洪理事长主持了会议。

隧道股份总裁周文波副理事长作了章程修改报告。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以一副理事长宣读十一届五次理事会关于增补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成立学会监事会的建议。建科院院长张燕平副理事长宣读学会十一届五次理事会通过的成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的决议。上海申通地铁总工毕湘利副理事长宣布了本次会员代表大会关于增补理事、成立监事会、修改章程的选举办法与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会议一致通过学会成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

学会选举工作小组根据选举办法开展了选举工作,经有效规范的选举运作, 202位正式代表与56位理事,增补选举了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顾伟华为学会十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党委书记张辰为学会十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上海广联环境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监缪俊发为学会十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会议一致通过缪俊发为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选举产生了学会新成立的监事会监事,本届监事会由三位监事组成,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道桥院岳贵平总工、同济大学周德源教授、学会办公室主任徐亦敏三位同志当选。会议选举产生十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学会修改的新章程。王志平副理事长宣读学会监事会职责。傅德明秘书长作了学会2015年财务工作报告。

应名洪理事长向代表们简要报告了学会2015年工作并指出:2015年在学会理事会领导下,在各专业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开展各项活动计147项,参与人数达9618人次,其中科普9项、学术活动51项,参与人数6011人;完成科技评价69项,参与专家与相关人员为801人;科技咨询项目6项;技术培训9项,人数为905人,其余包括学会组织召开的各类组织活动、党建活动、科技评奖、组织会员参与上海市科协的法律开庭及其他相关活动。发布论文899篇。启动并完成了首届上海土木工程科技奖励工作,评出4位科技英才和40项科技进步奖。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2016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发挥好学会在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升级中的独特优势,用科学的方法和科技的手段使城市发展更符合自身的规律,发挥好科技作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艺术特色。要把学会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力量集成起来。城市发展是个大的系统工程,关联很多专业与学科,涉及到我们学会的诸多专业,学会要联合集成力量。在城市发展服务领域要逐步形成一个学会、社会、企业联合体,结合学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水到渠成”去推动学会承接政府的职能转移、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好推手。学会2016年已经完成了今年所有项目的计划汇编,理事会、三个工作小组、联络员与秘书工作会议,对计划均进行了布置。

学会又在秘书长办公会议与对专业委员会的分批座谈中,对学会实施年内计划、明年的改选工作进行了落实、协调,以保证年内计划的实施。2016年的学会工作,还是要继续以理事会工作为核心,抓好工作小组,调动专业委员会积极性,发挥联络员秘书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产学研各要素的整合,努力营造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服务体系,逐步达到市场化。

应名洪理事长指出:会员代表大会对章程作了修改,章程是我们学会工作的根本大法,我们要学好章程,用好章程,履行好章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在学会工作中始终以章程作为我们学会工作的指南,在章程规定的范围里做好学会工作,新的监事会的成立,也标志着学会工作在加强素质,规范运作中有了一个新起点。任重而道远,学会工作在政府职能转移方面迎来了新的春天。理事长最后指出,期盼理事、代表与学会会员,共同努力,为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的不断提高、壮大作出贡献。

                           (亦敏)

学会召开2015年度上海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授奖大会暨学术年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主动做好政府职能转移的承接准备,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经多年酝酿,于20159月正式开展上海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的评选工作。

本次评奖按照《上海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经过专业评审组的初评和上海土木工程科技奖励委员会的复评及终评通过,并经网上公示无异议,对最终选出的40项土木科技成果授予上海土木工程科技进步奖,其中1等奖4项、2等奖14项、3等奖22项。对4位在土木工程领域内作出贡献的青年才俊授予“上海土木工程科技英才奖”称号。

2016427日下午2点半,学会假座城建大厦一楼大会堂,召开2015年度上海土木工程科技奖授奖大会暨学术年会。

出席授奖大会的领导有上海市科协李虹鸣副主席、上海市住建委刘千伟总工、上海市社团局学会管理负责人章震球老师、市奖励办窦海清老师、市科协学术部张世君老师、市建委科技委张宇老师、住建委信息管理处周君俊老师、公路学会姚建华副秘书长、航海学会朱莉勤副秘书长、航空学会的领导、学会理事长应名洪、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以一副理事长、隧道股份总裁周文波副理事长、铁路局副局长王志平副理事长、建科院院长张燕平副理事长、申通集团总裁顾伟华副理事长、申通集团总工毕湘利副理事长、以及学会理事、科技奖获得者等嘉宾200余人。

毕湘利副理事长主持了会议,新当选的副理事长顾伟华总裁宣读了获奖名单。

科协李虹鸣副主席、住建委刘千伟总工、应名洪理事长、陈以一副理事长为获得土木工程英才奖的建工集团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副总工黄轶、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设计研究中心吴江斌副总工、上海铁路局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兼总工程师张骏、上海航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式能源与动力装置事业部副总工郭甲生四位青年才俊颁发了英才奖。而后,又为四个一等奖的项目颁发了荣誉证书,获奖项目为:大跨度双层桁架斜拉桥建设关键技术、10.4m×7.5m超大断面矩形隧道装备及施工成套技术研究、上海辰山植物园结构关键性技术研究、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研制与应用。

与会领导还分别为获得二等奖与三等奖的第一获得单位颁发了荣誉证书。颁奖仪式隆重、热烈且节俭。

应名洪理事长在会上指出:上海在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桥梁、隧道、岩土工程等技术领域取得众多的国际先进和领先的科技成果。而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涉及土木工程全领域,技术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为此,我们开展的土木工程科技奖的评选,正是源于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的资源举全学会之力、汇聚各方面智慧,为加快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勇攀科技高峰,为推进本市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奉献新成果、做出新业绩。上海土木工程科技奖的设立,得到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协、上海市住建委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帮助,我们希望逐步打造成一个土木工程界的品牌奖项。应名洪理事长代表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向获得2015上海土木工程科技奖的单位和个人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傅德明秘书长主持了学术年会,五个报告分别是:

上海市政总院马总工作的“大跨度双层桁架斜拉桥建设关键技术”;隧道公司李刚项目总工的“10.4m×7.5m超大断面矩形隧道装备及施工成套技术研究;现代集团贾水钟高工的“上海辰山植物园结构关键性技术研究”;申通地铁汪小勇的“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研制与应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吴江斌高工作的“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的一些设计和研究成果”。

                             (亦敏)

学会召开学术活动、科普工作、对外交流领导小组会议落实今年计划

本着落实好学会十一届五次理事会精神,更好的落实2016年工作计划,学会于322日下午2时,在城建大厦208室召开了学术活动领导小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对外交流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学会应名洪理事长、隧道股份副总裁、周文波副理事长、傅德明秘书长、常务理事朱雁飞、熊学玉教授、副秘书长林家祥、周质炎、同济大学孙利民教授、张晏清教授、中船九院瞿革副总工、上海广联缪俊发总监、建科院樊钧所长、申通轨道交通咨询公司董事长张建斌、水务规划院张建频书记、建科院事业部李向民经理、上海燃气设计院蒋克武董事长、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丁文胜处长、上海市政总院张欣副总工、上海建工王美华副总工、华建集团王平山主任等20余位三个工作小组的成员出席会议。

傅德明秘书长在会上对今年的学术活动与对外交流活动、科普活动的81个项目进行了落实。并对今年学会主办的几个重大活动,科技节活动。申报学术年会、工博会项目、科技大会等重点学术项目等进行了梳理、补充与落实。

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文波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孙利民教授、水规划院张建频书记、建工集团副总工王美华、常务理事熊学玉、华建集团王平山主任、上海市市政总院张欣副总工、燃气设计院蒋克武董事长等纷纷在会上建言献策,对如何开展好学会的学术活动、科普活动、对外交流活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并提供了科普工作的不少资源。

应名洪理事长最后指出:三个工作小组会议,是对学会全年工作的一个设计,今天的会议可以起到综合平衡作用,计划性也体现了总体性,因此,我们的专业委员会要积极配合,专委会工作是学会工作的基石,要做好与学会工作的对接,专委会相互之间、学会与学会之间都要做好对接,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协同联合,既节约资源,又可以对一些边缘的技术进行统一思考与探索,学会要做好导向,加强对学术、科普、对外交流的研究,同时也争取做好与政府工作的对接,特别是在城市管理、安全、交通领域方面,根据政府的需求,提出我们学会的见解,发挥我们学会的人才资源的优势。科普工作学会每年都开展,但是对市民进行的宣传还需要用心,利用学会给排水、燃气方面的资源优势,深入浅出的开展一些科普,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案例进行宣传,要为提高市民的素质发挥我们土木工程学会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在对外交流方面也是需要进一步巩固、充实、挖掘、开发,做大做强。应名洪理事长最后指出:要选好主题,全面落实学会在学术、对外交流、科普三个领域的工作。要继续围绕重点,逐项落实并实施好,要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抓好落实。全面完成年内计划。

会后,三个工作小组成员又进一步学习了上海市科协转发的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与相关文件精神,强调要正本清源,在三个工作小组开展的活动中,必须始终贯彻这一精神,创造与保持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学术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的状态。

                            (亦敏)

学会召开2016年联络员、秘书年度工作会议,开展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宣传

2016310日下午学会假座科学会堂思南楼召开2016年联络员、秘书年度工作会议, 70余名联络员、秘书出席。

本次会议共有四个议程1、传达学会十一届五次理事会通过的2015年学会工作总结和2016年学会工作要点;2、开展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宣传;3、联络员与秘书建言;4、布置学会十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土木工程科技奖奖励大会的相关事宜。

   傅德明秘书长以ppt的形式通报了学会2015年学会工作总结和2016年学会工作要点。他指出:2015年在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与上海市科协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方向,认真以五星级学会的各项指标为蓝本,实施好学会的内部建设达标,全面提高学会的管理水平,全力建设现代科技社团,努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会员,凝聚人心,继续履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理念,践行市科协“三个服务和一个加强”的工作职责。做好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及加强自身建设。

2015年共开展各项活动计147项,参与人数达9618人次,其中科普9项、全年501人次,学术活动51项,参与人数6011人,其中国际交流7次,参与人数1090人,国内交流44次,参与人数4981人次。科技评价69项,参与专家与相关人员为801人,咨询项目6项,参与人数为50人,培训9项,人数为905人,其余包括学会组织召开的各类组织活动、党建活动、科技评奖、组织会员参与上海市科协的法律开庭及其他相关活动。全年活动中参与的院士有25人次,其中学术活动22位院士,参与的海外院士有5位,参与科技评价3位院士。发布论文899篇。成绩的取得与广大联络员、秘书与专业委员会的努力是分不开。

会议学习了上海市科协关于转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会议指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维护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环境对我们学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八大所积极倡导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加强自律,共同遵守五不准,形成我们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会议指出,学会收到上海市科协的沪科协(2016)第12号文后,即扫描上传学会网站通知通告栏内,并及时发给学会理事会领导、学会科学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学会联络员与秘书,分三个不同层次,开展这一工作的宣传与自查。学会将于三月中下旬召开的学术工作、科普工作与对外交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再次学习与宣传这一精神,通过宣传与自查,通高学会素质,在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下,开展我们学会的各项学术活动。

会议发送了沪土木(2016)第22号文关于民主推荐十一届三次会员代表的通知、学会2015年工作的考核表,提请各单位联络员与专委会秘书做好会员对学会2015年工作的考核工作。

会议指出:我们已经制定了计划,也经过了学会理事会的讨论通过,学会还将召开三个工作小组会议,对年内的科技节项目、学术年会项目、与其他学术活动进行最后定位,届时,要依靠我们的联络员与秘书与学会一起同心同德做好实施。2016年,我们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发挥好学会在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升级中的独特优势,用科学的方法和科技的手段使城市发展更符合自身的规律,发挥好科技的作用。继续以理事会工作为核心,抓好工作小组,调动专业委员会积极性,发挥联络员秘书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产学研各要素的整合,努力营造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服务体系,逐步达到市场化,不断探索学会发展的新路子,为形成政府、市场、社团这样三足鼎立的局面,做一些积极探索,使学会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助推科技创新的发展。

                         (亦敏)

应名洪理事长主持召开部分专业委员会主任、秘书座谈,落实工作

420日,应名洪理事长主持召开地下工程、给排水、岩土力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与秘书工作座谈后,55日上午又主持召开了工程结构、桥梁工程、道路与交通、建造、管理与城市轨道交通专委会的领导与秘书的座谈。

出席二次座谈的分别有地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朱雁飞总工与徐志玲秘书、给排水专委会的秘书陈静、岩土力学与工程副主任委员沈水龙教授与秘书艾智勇教授、副秘书长林家祥部长与陈英姿联络员、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缪俊发主任与乔华山秘书。工程结构专委会主任委员李亚明总工与秘书邱枕戈高工、桥梁工程主任委员马骉副总工、道路与交通专委会主任委员黄醒春教授与秘书车爱兰教授、建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周虹副院长与秘书潘茹莉、城市轨道交通常务副主任委员张建斌董事长与杨耀秘书以及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施骞教授。

与会人员认真畅谈今年工作计划与进一步落实的节点,并对明年改选工作专委会的实施计划、科普工作、专委会联动办会以及一些国际会议开展等相关事宜展开了热烈地交流、互动与建言。

应名洪理事长在会上指出,2016年时间已过三分之一,我们的工作也必须有序开展,学会今年面临的工作很多大家要齐心协力,共同开展好学会工作。

其要点为1、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对社会的一些热点、主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学会在社会上参谋作用。比如道路拥堵点的调研、地铁建设中的调研,在化解社会交通矛盾,解决道路使用的均衡性等问题上,相关专委会可以结合社会议题做些调研与合作交流,为社会发展做些实事。

2、做好各专委会的联动,跨界办会,有效运作。

3、信息沟通要及时,多种模式利用平台与学会联动,建立一定的沟通机制与报道机制,使各专委会、团体会员单位的基础建设过程中的亮点及时通过信息报道,促进技术发展与进步。也使学会工作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诠释。在信息报道中要加强党的领导与把关。坚持党在学会工作中的保驾护航作用。

4、我们已经成功开展了土木工程科技奖的评选与表彰工作,在政府职能转移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不能坐等,要创造条件,提高素养,为承接与合理对接政府职能转移做好准备,提高学会的管理能力,也包括提高专业委员会的管理能力,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是学会工作的基石,我们要重视基石的承载能力的提高。

5、学会要做好为政府部门的建言献策,我们每个专委会在所处的领域里,都具有很大的能量,是建言献策的主力军。要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找一个支点,推动学会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应名洪理事长最后指出,为使明年的学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学会近期要落实换届选举的基本构思的相关文件分发,各专业委员会要在6月底完成换届的基本设想与计划。傅德明秘书长也对学会工作开展提出了建议与要求。

                (亦敏)

学会联合主办《大阪的城市建造与防灾》专题研讨会

受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邀请,日本大阪府原副知事,上海市住建委海外委员小何保之先生一行432日出席了在宛平南路75号建科委大厦召开的《大阪的城市建造与防灾》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上海住建委建科委与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住建委刘千伟总工主持了会议,参会领导有市水务局副局长朱石清、住建委朱剑豪副总工、土木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建科委办公室管伟主任、市城市综合管理中心袁文平处长等领导以及来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建工集团、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水务集团、上海市政总院、上海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中铁上海院、上海宝冶与规土局、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中建八局、上海路政局等相关领导与专业技术人员110余人。会议分两个会场举行。

刘千伟总工代表住建委向小何保之先生颁发了建科委海外委员证书。

针对上海市城市内涝现状,本会与住建委科技委希望能参考地形和气象条件都与上海特别相似的日本大阪府市政理念与治水经验,以加强两国在城市基础建设相关领域的技术交流。小何保之先生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大阪关西的发展结构,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着重介绍了共同沟的建设。大阪府辖区内的治水对策等。与会人员与小何保之先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互动,并就共同沟建设与管理、地下深层排水及蓄水调节隧道的技术、地下河流的建设规划和技术课题等展开讨论。

刘千伟总工在会上指出,开展国际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与理念对我们的市政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交流对提升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在市政领域的技术与水平极具意义。当天下午,中日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在华亭宾馆就苏州河排水调蓄系统工程开展了进一步交流。双方就地下河流建设相关的计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等提出技术见解。

                                 (亦敏)

2016(第五届)MTC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

2016525日至26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与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共同举办的《2016第五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

来自荷兰、澳大利亚、丹麦、德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十余人、学会团体会员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单位,大型施工与设计企业,大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等近六百名参会代表,共享盛会。其中包括来自安徽、辽宁、福建、浙江、山东、广州、北京、香港、山西、河北、四川、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分会、中国科学院、宁波、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铁隧道集团、中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分会、市政工程分会、隧道分会、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分会、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实验室、北方中国集团公司全断面掘进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专家学者参会,演讲。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应名洪理事长、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赵宪忠副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90岁高龄的孙钧院士精神矍铄,围绕《近年来国内多座已建、待建长大越江/跨海隧道工程技术关键的思考》作了一个小时的主题演讲。

大会设1个主论坛和桥梁、隧道、盾构/TBM技术与装备3个专题论坛,一个圆桌会议,共50位专家进行了交流。上海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傅德明主持主论坛并作了《城市地下通道工程技术综述》的报告。

前澳大利亚隧道协会悉尼主席Edward先生介绍了澳大利亚主要隧道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荷兰、日本、丹麦等国的专家也作了新技术的演讲。

圆桌会议以“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隧道技术专题研讨会”为主题,参会嘉宾为孙钧院士。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和学会团体会员隧道股份、申通地铁的隧道领域资深专家,以及来自宁波建委、宁波通投集团、宁波大学、广州地铁、无锡地铁、绍兴地铁、济南地铁、镇江城市产业建设集团、苏州工业园区、长江委设计院、武汉市政设计院等相关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共300余人参与了此次研讨会,为新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学会理事孙利民、监事岳贵平等均作了演讲。

桥梁隧道施工正向着大型化、装备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全寿命的设计,工程安全和风险控制、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以及桥梁隧道多种复合性的功能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本届大会研讨了在桥梁、隧道、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工程实例和经验,探讨了大规模路桥隧工程建设与设备创新。大会同期举办了桥梁与隧道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展览会,40多家单位的技术成果作了展示。本次会议由学会团体会员单位闻鼎信息公司承办。

                                  (慧丽  亦敏)

学会举办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系列讲座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于311-13日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的80余位科技人员举办了为期三天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系列讲座。

上海市隧道工程设计研究院隧道分院院长杨志豪、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吴惠明、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王卫东、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总工温锁林等分别围绕《盾构隧道设计技术》、《盾构掘进机及施工技术》、《地铁工程新技术》、《基坑工程设计及工程实例》、《地铁车站工程基坑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座。

上海又面临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根据规划,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规模2020年将达到800公里、2025年将达到1000公里,2040年的远景规划也还在编制,未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工作仍然任务繁重、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管技术、安全是我们学会对专业技术人员发展与提高的首要任务。

本次培训,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素质。参会人员认真听课,并积极提出问题与专家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明 敏)

中日岩土工程创新技术研讨会召开第二次筹备会议

2016527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地盘工学会关西支部的领导与工作人员,在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召开中日岩土工程创新技术研讨会第二次筹备会议。傅德明秘书长、林家祥秘书长、日本法人地盘工学会关西支部桥本正支部长、日本阪神公司总经理三江功、副总经理及两个学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出席。

会议就开会时间、地点、出席人员、演讲报告,会议资料准备、演讲内容等作了进一步商定。会议指出,要围绕中日两国在岩土、地下工程等方面的工程重点、热点、难点,开展前瞻性的研讨,以期获得双方在这一领域内具有导向性的研究成果。

本次会议定于2016102122日在沪召开。

                                   (亦敏)

大跨度、长距离、不限速下穿铁路立交工程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201639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组织并主持了由同济大学和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共同完成的《大跨度、长距离、不限速下穿国铁既有线技术》课题验收和评价会。参加评审专家委员会分别由梁文灏院士、龚晓南院士、赖远明院士等6位专家组成,

课题组长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周顺华教授汇报了科技成果,《大跨度、长距离、不限速下穿国铁既有线技术》科研项目结合上海、杭州、厦门等地的下穿铁路建造大断面下立交工程,创新开发了长距离管棚的智能化导向和定位技术,实现了管棚长度达110m、偏差仅为0.1%L的指标。项目采用理论研究、模拟试验、数值分析的方法,形成了管棚法支护结构计算理论及方法,建立了管棚下穿铁道的设计参数计算模式和整套的中小管棚法下穿既有铁道的设计方法;研发了长距离管棚的智能化导向和定位技术,实现了管棚钻进的实时定位纠偏,管棚长度超过100m,施工偏差小于0.1%L,大幅提高了管棚的施工精度和速度,形成了一套浅覆土的施工控制技术。该成果已经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的下穿铁道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专家组肯定了该技术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一致认为: 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下穿铁路设计方法和长管棚高精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明  敏)

学会组织《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交通阻塞解析理论与综合改善技术》科技评价会

城市交通阻塞是城市扩张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现有建制市600余个,县级行政区划的中心城镇1600余个,城市化率的提高由大型城市延伸到中小城镇,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然而,非合理的布局引起的阻塞问题又制约了城市的发展。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阻塞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活动、降低了居民出行质量,造成额外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成为亟待治理的城市病。在应对迅猛发展的城市道路网络环境下,如何提升效益、保证安全、节约能耗、减少排放,是本项目研究内容和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数年前,由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组织与主持,并由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济安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团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对此项目进行了研究,日前已经联合完成了这一科技成果。

201659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组织并主持了由同济大学等单位完成的《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交通阻塞解析理论与综合改善技术》科技评价会。

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马林总工、清华大学陆化普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邵春福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关宏志教授、浙江大学王殿海教授、同济大学陈小鸿教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潘汉中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李朝阳教授等9位交通工程领域著名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这一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贺鹏飞教授对专家到来致以谢意。

经讨论与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提出了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交通阻塞辨识方法,建立了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交通阻塞解析理论,并构建了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交通阻塞综合改善的交通设计与管控协调技术体系,提出了复杂条件下道路网络混合交通流的多目标主动优化方法,形成了资源强约束条件下道路网络服务效能的精准改善技术,开发了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阻塞分析平台和设计辅助系统,为解决高密度路网及混合交通流下的交通阻塞问题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其理论成果、方法体系在全国范围60余个城市得到实际应用,不仅为城市道路网络交通阻塞状态辨识、成因精准分析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改善城市道路交通阻塞(降低阻塞和事故)、节省用地、节约建设费和改造费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益及广泛国内外影响。到会专家认为,该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面向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交通改善的交通设计技术与系统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汪磊  亦敏)

学会组织《膜覆盖污泥高温好氧发酵工艺技术研究》科技评价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程度迅速提高。根据建设部《2007年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显示,到2007年末,我国已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总数为1206座,全国污水处理率达到59%,污泥产量为5,111,000吨干污泥/年,且产量大约以10%的速度逐年增加。在我国,由于长期“重水轻泥”的思想,使很多地方仅仅重视污水的处理,而伴随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污泥产量的迅速增加,很多污水处理厂甚至出现了”泥满为患”的局面。而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大部分仍采用外运填埋甚至弃置路边的处置方式,不仅影响了周边环境,而且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还可能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因此,尽快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已成为我国环境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

2014年上海市政总院开始引进膜覆盖高温好氧发酵工艺技术,在国外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先后在上海奉贤、闵行等区开展了规模不等的污泥、有机垃圾膜覆盖高温好氧发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

因此,推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新工艺,是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与学会专业技术人员的当务之急。

2016420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组织并主持召开《膜覆盖污泥高温好氧发酵工艺技术研究》成果验收评价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上海大学钱光仁教授、同济大学盛金良教授、张志强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申晓辉教授、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李延杰高工..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1、课题组对适合国内污泥膜覆盖高温好氧发酵的工艺

技术、关键设备和功能膜材料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成套技术,完成了国内典型区域实际工程应用示范,研究成果对于膜覆盖高温好氧发酵核心设备的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可对我国污泥处理厂膜覆盖高温好氧发酵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

2、课题组在工程示范的基础上,优化了膜覆盖高温好

氧发酵工艺设计和运行的控制参数,编写了膜覆盖污泥高温好氧发酵工程设计指南,其成果可以对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3、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可推广应

用于今后类似工程,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4、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与评价。

专家们指出,希望这一工艺能在相关项目得到运用,使我国的生态环境能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真正造福于民。

                                        (亦敏)

学会组织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组织综合优化及辅助决策》成果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的复杂性、乘客出行需求的高增长和多样性,使得网络运输组织中,需要准确计算和精细分析网络客流分布特点,面向网络整体运能的协调配置和客流输送的高效安全,优化编制和合理衔接运营计划,智能编制、优化调整和快速实施列车运行图。为此,同济大学自2005年起,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及企业合作等项目,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组织综合优化及辅助决策》科技成果。

201655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组织并主持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组织综合优化及辅助决策”项目验收会,与会专家审阅了项目研究报告和技术资料,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以下验收意见:

1)项目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核心需求,围绕网络客流分布确定、运行计划优化和列车运行图编制等三个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提出了网络客流分布的分析计算、网络运营计划的协调优化、网络运行图智能化编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基于多路径概率分配的网络客流分布计算、基于OD信息的乘客出行路径推定、客流预警预测、列车运行计划衔接协调、多交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等多种模型和算法;形成了网络客流分布的精细化分析及仿真验证、网络客流的预警预测、列车运行计划优化、网络运力匹配及衔接优化、网络乘客出行动态可达性评估、网络的换乘站大客流协同应急处置、列车运行图智能化整体编制与调整、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评估等多项网络化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的关键技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清分模型及客流分析系统(NPAS)、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计划辅助决策系统(NPDS)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运行图的优化编制(TPM)等系统,上述系统可运用于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全过程,满足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组织的综合优化和辅助决策的实际需要。研究成果丰富完善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填补了国内网络化运营管理的辅助决策技术方面的空白,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对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益、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项目研究过程中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成果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起到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实际应用效果。形成了46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项专利和3项软件著作权,研发的相关系统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的70余条线路上得到了应用,实现了与7家信号供应商的ATS系统时刻表的无缝对接,在提升运行图编制效率与可靠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3)本项目提供的验收资料齐全、内容完整,符合验收要求,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本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志彬  亦敏)

学会组织参观国内首条类矩形盾构法隧道-----宁波市轨交3号线出入场段线工程

201647日,学会地下专业委员会在傅德明秘书长带领下,一行40余人参观了目前正在施工中的宁波轨交3号线出入段线工程。本次活动列入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科技节项目。

该项目创新采用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大断面类矩形盾构(11.87mX7.27m)并得到成功应用。相比圆形隧道,类矩形盾构法隧道占用地下空间少、施工硬性范围小、结构受力更稳定,能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建设中所面临的“放不下”、“碰不得”等难题,其中诸多关键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整个项目从装备研发到应用施工,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

会上,上海隧道项目经理刘喜东介绍了项目开展的背景,并比较了圆形、矩形及类矩形盾构的不同,重点介绍了该项目的设计、装备及施工情况。上海隧道黄德中副总工和隧道设计研究院地下分院院长杨志豪则从盾构设计、拼装系统、铰接系统、注浆技术、切削排土技术等创新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期间,委员们参观了工程展示厅和施工现场。目前,盾构已完成150环的施工,设备运转正常,主要参数可控,隧道轴线、地表沉降均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以内该项目目前的成功推进,为类似宁波4号线等富含水地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志玲)

学会召开短线法预制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应用、同向回转拉索柱式塔斜拉桥关键技术研究专题讲座

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分会于2016512日(星期四)下午在上海市政总院报告厅举办短线法预制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应用、同向回转拉索柱式塔斜拉桥关键技术研究专题讲座。本次活动列入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科技节项目。旨在通过活动交流研讨该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中的应用现状。学会常务理事、桥梁专委会主任委员马骉主持了会议,傅德明秘书长参会并听取了讲座。

交流讲座特邀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石雪飞教授主讲。石教授以桥梁工业化建造技术为主题,对全体外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箱梁桥和同向回转拉索体系作了专题演讲。80多位来自学会各团体会员的设计、施工和高校的技术人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石教授以安徽省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工业化建造的典型示例——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连续梁桥。该桥从设计、施工、管理多环节都贯穿了桥梁工业化建造的元素。采用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机械化架设、信息化管理,全线20034榀节段只有16种节段形式,只有四种外模形式,堪称标准化的典范。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尝试了全体外预应力结构和轻型薄壁箱梁,无论从设计、施工、管理都是国内节段梁工程中一大步新的前进。石教授从桥梁工业化建造的形势、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的标准化设计、关键力学性能保障、足尺模型试验、工厂化生产预制、机械化拼装架设、信息化监控与管理等多个角度对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采用的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轻型薄壁箱梁桥进行了介绍,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的第二个主题讲座是同向回转拉索体系的研发与试验研究。石教授团队全程参与了该拉索体系的研发,生动的讲述了该体系的结构特点及相关试验研究情况。同向回转拉索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拉索锚固体系,这种拉索环绕桥塔锚固在主梁的统一断面,拉索在缩塔锚固区内通过限制鞍座进行锚固。拉索的索力以径向压力的形式通过鞍座传递至桥塔上,从根本上避免了索塔锚固区内出现拉应力的问题,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材料的抗压性能,解决了索塔锚固区的耐久性。这种拉索体系是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一种技术革新,而且采用了一种分丝夹持型鞍座提高了鞍座的抗滑性能,成功的解决了鞍座式锚固换索困难的问题。石教授将这种锚固形式的优势、结构特点及研发过程都做了精彩的介绍,包括工艺试验、耐磨防腐试验、夹持试验、疲劳试验、实桥安装定位与穿换索工艺试验等。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种结构形式已经成功的应用在了五河定淮大桥及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中,并且开展了部品化的研究,拟将这种产品发展为一系列的定型产品供广大桥梁工程师选用。

专题报告后,参会人员就报告的相关内容、疑难问题、桥梁工业化建造这一主题与石教授开展了充分的交流与互动。

本次活动紧紧围绕创新引领、共享发展的主题,很好的诠释了万众创新,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主题。取得了很好的新技术宣传与交流效果。

                               (小祥  亦敏)

团体会员单位简介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锐捷网络为中国数据通信解决方案的公司。成立于2000年,

40个分支机构,4000余名员工,2500多家合作伙伴,中国企业级WLAN市场占有率排名第1,中国园区网认证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1,中国虚拟化计算机教室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1,公司聚焦客户利益,致力于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客户的网络应用体验,为运营商、金融、政府、教育和企业等各行业构建端到端的网络解决方案,为客户网络创造新价值。拥有40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现有员工4000余名,其中2100余名研发人员分布在福州、北京、上海、成都和天津五大研发中心。5个研发中心,8条产品线(交换、路由、无线、出口网关、安全、应用系统、IT管理、云产品),260余款产品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企业第22位,在网络通讯领域位列前三甲唯一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的数据通信公司获得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与认可,多位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锐捷网络参观考察。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参观锐捷时,更是用“创新赢得实力,创新赢得领先,创新赢得发展,创新赢得尊严”寄语锐捷员工,赞扬锐捷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付出与收获。  

作为中国数据通信领域唯一跻身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行列的优秀代表,每年,我们将15%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其中30% 的研发经费投入高端技术的预研。多年来,锐捷网络在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上稳健前行,引领和推动中国前沿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各行业用户信赖的伙伴,为超过70家国家部委提供解决方案和产品,地方政府用户超过5000电子政务外网、内网首选品牌,搭建25个省级电子政务外网、19个省级电子政务内网

能源电力中石油甲级供应商,以第一名成绩中标中石化油气生产信息化项目,连续3年中标国家电网信息化集采,运营商

中国移动WLAN、交换机和路由器主流供应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WLAN、交换机和路由器集采入围品牌互联网规模使用锐捷产品的互联网企业超过百家金融服务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城商农信、邮政邮储、保险证券等金融用户超过800教育方面连续10年“教育行业网络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第一”,医疗方面服务全国2300余家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00余家,服务全国30多个省、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交通方面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交通枢纽、公交、铁路、地铁等场景,中国地铁无线上网市场份额第一,企业方面服务制造、地产、零售、酒店等企业超过万家。锐捷网络官方网站:www.ruijie.com.cn

电话:4006-208-818 邮箱:rjonline@ruijie.com.cn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简称‘工程大’,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

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

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教育

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同时也被列为

全国12所“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示范性高校之一,是澳洲移

民局认可的中国大陆地区12所可申请澳大利亚476海外毕业

生签证的工程类大学之一。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

大学机电分校,根据201511月学校官网显示,主校区松江

校区占地近1200亩,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学校设有21

个院、部,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8

个本、专科专业(含专业方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和华东化工学院分院(其中华东化工学院分院于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校始终坚持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构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造就“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真实育人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打造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努力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体、经济管理和艺术设计为两翼的办学特色鲜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现代化特色大学。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