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1月23日 18:56:22
土木工程简讯
土 木 工 程 简 讯125期2012年12月28日
发布时间:2013-01-08 09:32:01      

土 木 工 程 简 讯

2012年12月28日125期

 

学会举办第五个“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

    学会于2011年12月19日下午1点半,在南昌路59号902室举办第五个“中国科协会员日”座谈会,活动旨在动员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开展会员发展、沟通和服务等相关活动,加强学会与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学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加鲜明地树立学会所属团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社会形象,努力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技工作者群众组织。

    会议由傅德明秘书长主持,来自同济大学、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现代设计集团、上海院、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建集团、上海城建设计院、隧道公司、上铁设计研究院、城建市政工程总公司,上海隧道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科院、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等部分联络员、秘书出席。

    会议围绕四项主题即1、介绍学会2012年工作概况,2、联络员与秘书交流工作体会与心得,3、联络员与秘书向学会建言献策,4、传达、布置、落实学会改选工作及学会会员发展工作等相关事宜。

    傅德明秘书长介绍了学会2012年工作概况,他指出:即将过去的2012年,在联络员与秘书努力下,学会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全年共开展各类学术活动47项。参与学术活动总人次约3700人次。完成科技节项目6项、学术年会项目7项、工博会项目1项。上海科技论坛1项,学会给排水方面的调宣报告1项,准备完成桥梁学科发展报告的专家评审。学会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搭建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感谢大家的辛勤工作,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13年是学会理事会的换届选举年,也是学会六十周年大庆年,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学会工作一定能再接再厉、继续做好围绕科学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务求工作实效,团结动员广大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适应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为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把为会员服务作为学会的第一要务,力争做到全面、圆满的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

    会上,联络员与秘书交流了工作体会,对如何开展学术交流、如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学会专家的作用、提高学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进一步开展好科技评价工作,如何提高学会在社会上地位,更好的利用学会资源,开发一些新项目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员工作日活动气氛热烈、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亦敏)

材料专业委员会举办换届选举

    10月25日下午3点,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换届选举工作在上海建科院举办,这是学会继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的第二个专业委员会。会议由第十届材料专业委员会樊钧副主任委员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材料专委会的委员20人。

    第十届材料专委会主任委员贺鸿珠博导作了专委会四年的工作报告。她指出:四年来,第十届工程材料专业委员会围绕上海城市发展、绿色材料的主线,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特别是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创新,在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在专业委员会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紧紧围绕上海城市的重点和热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遵循学会的宗旨,坚持以学术为主、以会员为本的服务理念,立足行业,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共分七大点,全面阐述了材料专委会四年来的工作,其中包括:年初确定工作目标、年终进行总结,四年来,工程材料专委会坚持每年年初组织召开专业委员会委员扩大会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绿色材料年会,结合工程材料的特点,举办了4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发挥委员单位作用、举办了四次学术科技沙龙,且都列入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项目。积聚人力物力优势、有效开展“新型建筑节能材料与应用技术发展”项目研究与“钢渣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的技术研究”,开展工业固废再生利用、科研成果综合评价,开展“钢铁热态熔渣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 “钢矿渣微粉复合掺合料优化改性及在混凝土中应用研究”、 “超细矿渣微粉应用技术及中试工艺装备研究”、 “宝钢固废配制干混砂浆应用技术及中试工艺装备研究”、 开展、“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与应用技术学科发展报告”评审,有效的支持了学会在转型驱动,创新发展上做出积极的努力,在产学研上与学会一起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与实践。四年中组织开展了7场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和参观考察活动。四年中协助学会发展个人会员50余名,发展团体会员单位7个。组织会员积极参加科协与学会组织各项活动6项。专委会曾连续两次被评为学会工作先进专委会。

    经选举,第十一届材料专委会由24名委员组成,主任委员为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贺鸿珠博导,副主任委员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事业部总经理樊钧教高,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张晏清副教授,宝钢发展上海新型材料分公司康明副总经理,上海宝冶钢渣综合开发公司金强总工,中国建筑科学院上海分院孙大明总工。

    傅德明秘书长传达了学会理事会换届选举的有关精神,指出这次改选比较慎重,理事会对专委会的改选也制定了一些原则。经过清理,有悖于理事会精神的我们做了清理、整顿、发展了近700名会员,20余个团体会员,一些副理事长单位,建科院等都发展了大量的会员,为学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努力,从8月15日学会常务理事会后,正式启动了专委会的改选。通过改选,还可以不断充实,提高,把我们的工程材料的绿色建材、新材料运用等方面搞得更好,也可以搞一些跨学科的会议,土木工程都与材料有关,希望工程材料继续保持优良作风与做法,如科技沙龙等。贺鸿珠主任代表新一届的领导班子,表示不辜负期望,争取比上一届做的更好。

                                                                      (亦敏)

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举办换届选举会议

    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换届选举会议于2012年11月5日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学会理事、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公司周松董事长主持。学会常务理事、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代表岩土力学与工程第十届专委会作了四年来的工作报告。61余名委员出席了会议。

    朱教授就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及日常管理工作,四年来的活动总结及专委会的获奖情况、主要经验及待改进工作等作了工作报告。

    作为学会最大的专委会之一的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四年来主办和协办了20个大型的高水准的学术会议,独立主办的为11项;其中包括:2009年上海市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GeoShanghai 2010国际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第一届Geo-Engineering信息技术国际会议(ICITG);宏微观岩土力学与岩土技术国际研讨会(IS-Shanghai 2010);2010年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学术交流会;每年的孙钧讲座、2011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岩土工程离心模型试验国际研讨会等。这些会议出席人数多,境外专家多,会议层次高,在国内外岩土力学工程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为推动了国内岩土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努力与贡献。

    四年来还围绕专业组织了一系列专题报告,其中包括:加拿大两院院士Leroueil教授学术专题报告会、剑桥大学Kenichi Soga教授学术报告会、“杭州地铁事故分析”等学术专题报告会、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修订技术讲座、新型组合钢板桩技术”报告会、道路领域岩土工程国际高级研讨会。受台湾科技大学的邀请,2011 年4 月中旬,在专委会委员华东院副总工王卫东博士的带领下,上海市岩土力学与工程访台代表团对台湾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在台湾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沪台双方的专家分别作了内容丰富学术报告,加深了双方的了解与交流。

    朱教授还就四年来的主要经验及需要改进的意见作了总结汇报,并提出整改措施与意见。会议进行了新一届专委会的选举,参会委员人数61名,经选举,78名委员全票当选,新一届的专委会由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续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上海申通集团白廷辉副总裁、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公司周松董事长、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李耀良副总工、上海交通大学沈水龙系主任、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许丽萍总工、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水伟厚副总经理共7位委员组成。

    傅德明秘书长在会上,介绍了本次理事会关于专业委员会改选的相关事宜后指出: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是学会最大的专委会,其委员数达到78名之多。专委会学术活动的开展层次高、人数多、涉外专业性强,故数次获得学会先进专委会之一。本次专委会的改选,在清理委员会籍的基础上,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发展了一大批团体会员单位与青年个人会员,得到了同济大学、交通大学、申元岩土院、上海广联、地调院、基础公司、隧道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会员队伍年轻了,活力增大了,会员队伍壮大,委员队伍壮大,学会也壮大了。今天,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的委员队伍体现了这一优势。希望新一届的专委会,能继续保持传统,发扬优势,不断创新,使学会工作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亦敏)

学会第十一届桥梁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举办

    2012年12月7日下午,在上海市科协思南楼召开了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学会领导以及桥梁专业委员会委员共计40余人出席。

    会议由主任委员马骉同志主持,会议听取了第十届桥梁专委会的工作报告,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介绍了学会今年工作,肯定了第十届桥梁专委会取得的成绩,传达了学会换届选举的情况,对桥梁专委会换届选举大会表示祝贺,预祝新一届专委会工作圆满成功,随后大会通过选举一致选举马骉同志为新一届桥梁专委会主任委员,岳贵平、周良、李国平、蔡忠明、杨志方为副主任委员。最后各委员为新一届桥梁专委会工作和开展活动进行了交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设想。

                                                                      (俊杰)

学会给排水专业委员会举办换届选举会议

    12月13日下午,学会给排水专委会在上海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召开第十一届专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由学会常务理事,给排水专委会主任委员张辰总工主持,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及给排水专委会近30名委员出席。

    张辰总工在会上作了第十届专委会四年工作报告,阐述了专委会在四年中每年均有超过四次的学术活动,其中包括每年的科技节,市科协的学术年会活动,本届专委会还召开了学会年会活动,专委会在组织全国性的活动中,联合办会,出席人数最多达400余人,很好的促进了排水行业的发展与交流。在世博会期间利用世博会舞台,举办给排水方面的世博论坛,撰写给排水方面的论文上报科协,积极参与上海污水处理处置的市科协上海科技论坛,协助学会做好土木工程学会承担的决策咨询课题“城市排水系统安全与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研究”,通过了验收并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会议选举产生了高炜为主任委员的新一届33名委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亦敏)

学会联合主办地下工程隧道安全运营技术培训研讨会

    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与国际隧协培训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地下工程隧道安全运营技术培训研讨会2012年11月9日至12日在上海申通地铁培训中心举办,本次活动列入2012第十四届中国工博览会上海科技论坛专题活动项目。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之巴西、挪威及我国各省市20余个城市的隧道与地下工程业内专家、学者计400人。会议由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上海市建设与交通管理委员会刘千伟总工出席。

    会议指出:我国目前有22座城市38条线路约1300km地铁在建,投资约6000亿元;中国成为当前世界上地铁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 正在规划建设的还有福州、厦门、东莞、昆明、 南宁、贵阳、合肥、济南、石家庄、太原、兰州等10余座城市, 至2015年我国地铁运营线路将达84条2500km;届时约占世界的18%,我国地铁远景规划总里程将达9000km。针对如此庞大的工程,其施工与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控制任务重大。

    据此,学会举办为期四天的会议,安排20位专家作了演讲,其中包括:国际隧协副主席同济大学白云教授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运营安全的关系,原国际隧协主席rof.Andre.Assis岩石隧道设计、施工和工程实例,国际隧协巴西大学,国际隧协培训基金会Niels.Peter.HØ j的最新科研技术成果以及运营安全的关系,地下工程著名专家王振信原地铁公司总工关于盾构机地下工程事故实例和分析,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关于国内外地铁运营事故实例和分析,上海城建集团周文波总工盾构隧道工程新技术和风险控制,同济大学土木学院黄宏伟副院长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上海隧道公司朱雁飞总工基坑工程新技术和风险控制,北京数联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尤湘骏总经理三维激光扫描隧道检测解决方案,上海轨道交通维保中心王如路总工程师地铁运营隧道的沉降、损伤及治理,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徐瑞华教授的地铁运营组织管理技术和应急预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技术中心朱翔总监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认证,太平洋保险理赔部毛军嵘副总经理地铁安全分析和运营风险评估方法,上海隧道设计院郑晋丽副总工地铁与隧道的通风和防火技术,同济大学束昱教授关于国内外地铁安全评估体系、方法和防灾管理,上海交通协会轨道交通专委会周国甫秘书长的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中常见的整改项及原因分析及深圳地铁集团刘卡丁等21篇专题报告。

    四天的会议,对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和风险管理、地铁安全运营及风险管理等做了全面的论述,围绕已经发生的事故及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详尽的分析,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展望隧道工程最新科技成果,交流各种应急事故的处置与预案等,会议反馈表表明,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全国各地的隧道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会议收集了42篇论文,分两集予以发表。

                                                                         (亦敏)

学会对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新加坡标准)的研制和应用科研项目进行了验收科技评价

    盾构掘进机已广泛应用于地下隧道工程,土压盾构是一种集机、电、液、控于一体的先进工程设备,由于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附加值高,长期以来为德国、法国,日本所以垄断,其市场占有率曾达90%以上,2005年,上海隧道工程公司自主研制首台直径6.34m地铁土压盾构,并与中铁隧道集团等单位成为国家863隧道掘进机产业化基地,至今已制造应用近百台土压盾构。

    从2009年至今,上海隧道工程公司机械分公司为适合新加坡的软硬混合地层条件,开展了更为先进的复合型土压盾构掘进机总体技术研究,实现集成创新,形成多项技术专利,研制的6.6m复合型土压盾构样机已成功应用于新加坡地铁隧道掘进施工,获得国际隧道工程界好评。一年来,新型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机已经销售了10台,其中一次对境外订单达6台为我国目前最大订单。 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制造分公司制造的盾构已敲开了新加坡、香港、印度的大门,打破了洋垄断,走出了国门,

    10月19日下午,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主持,对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新加坡标准)的研制和应用科研项目进行了验收和科技评价。会议在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了会议。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上海大学姚志良教授,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宋振华高工,同济大学石来德教授,沪东重机赵美鹤教高,上海城建市政集团葛金科教高。

    专家们对复合式土压平衡式盾构机进行了广泛的论证评价指出:该项目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型盾构掘进机,并推向国际市场,不仅使我国国产盾构机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盾构装备从国产化突破到国际化,创建我国盾构世界品牌,而且将提升我国盾构掘进机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本盾构机在C902隧道施工中的顺利应用,赢得了新加坡政府业主和工程承包商的好评。同时,也进一步打开了国产盾构迈向海外市场的大门。公司已再次赢得新加坡地铁C926、C923A工程6台盾构的订单。目前,1台盾构应用于香港昂船洲污水处理隧道工程。2台盾构已出口印度,应用于印度钦奈地铁UAA-04标工程。

    傅德明秘书长指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是学会的责任和义务,相关会员单位不但要设计制造新设备,还要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新材料,而且在推广宣传上也要给力。同时,要注意搜集施工中的相关数据、信息,总结经验以及掘进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为今后的盾构机设计及施工工法研究中提供参考及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国产盾构装备水平,推动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亦敏)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组织人员参与了“East Connect” 俄中建筑代表大会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于2012年11月26号在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参与了“East Connect” 俄中建筑代表大会,本次会议由俄罗斯全国建筑师集团、俄罗斯全国建设工业参加者团结法学‘战略’公司、“CONTSTAND”科学技术基金主办。俄罗斯联邦政府建设和住房和公共服务机构 、全俄社会组织“商业俄罗斯‘的提高系统技术规范的委员会支持和参与,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代表中方参会。学会建工集团、现代设计院、宝钢等相关领导与专家出席。

    主席团由Basin Efim-俄罗斯全国建筑师集团主席、Loshenko Alexander-俄罗斯全国建设工业参加者团结主席、Su Lin “波罗地海明珠”总经理、董事会副主席、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上海建工集团技术中心伍小平总监、中国香港方面的一位学者等组成。

    早上的主题报告分别由俄罗斯全国建筑师集团主席Basin Efim、俄罗斯全国建设工业参加者集团主席Loshenko Alexander 、“波罗地海明珠”总经理Su Lin、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俄罗斯全国建筑师集团董事会副主席等专家进行演讲。

    俄罗斯专家们就俄罗斯建筑市场技术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介绍了俄罗斯建筑法律与法规,俄罗斯全国建筑师集团在培训、制定行业法规、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颁发施工许可证方面的作为,并对在中国生产的材料,操作法,设备价格和质量要求,表达了在科学技术、人事、生产、贸易领域与中国进行有效合作的愿望与工作模式,对建筑业全面合作发展和规避风险的关键问题及俄罗斯联邦领土、投资、建立合资企业方面的前景问题和中国建筑市场技术趋势进行了探讨。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则重点阐述了上海的地下工程的施工、运营、管理及上海的道路交通、桥梁建设在承载上海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建设模式、投融资等相关命题。傅德明秘书长的发言引起俄罗斯专家的极大兴趣,纷纷提出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下午的会议演讲则由国际建筑师团结主席Loshenko Alexander、国际建设工业参加者团结主席、“俄罗斯联邦到2020年建筑材料,工业住宅建筑发展战略” 负责人、中国东岳集团总经理、中国机械协会领导、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筑行业联盟主席、俄罗斯全国建筑师团结成员Markin Nikolay 、俄罗斯全国职业建筑师团结主席、俄罗斯全国职业设计师团结主席、俄罗斯全国建筑师团结成员Lekomtsev Sergei、乌拉尔山脉建筑师协会主席 、乌拉尔山脉联邦管区建筑师团结协调员、别尔哥罗德建筑师团结主席Bogusevich Alexander、别尔哥罗德市市长Bozhenov Servei等相关专家演讲、中方专家围绕节能减排,生产钢筋混凝土收旧利废材料、保护地球美丽家园等。

    参加演讲的还有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门经理李芳、Zeng Huayang-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郑华杨、瑞典皇家科学院博士Shiyi Guan-Sichuan Xinzhu Tonggong Automobile Company总经理等。

    会议就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筑业双向互动、中国建筑公路经验。用预算外资金来增加建筑容量的机会、战略投资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和支持、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有效机制,中国的经验,俄罗斯当代条件,对项目提出的要求,建设道路项目管理中的格式生命周期合同(LCC)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下午3点半俄中双方分别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双边会议,俄方由俄罗斯全国建筑师集团五位领导与专家组成,中方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领衔的三位同志及中国机械建筑协会的领导组成。大家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的工作范围、机构组织,人员资源等,并表示愿意在共同关心的建筑业方面上进行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的意愿,共同探讨在建筑业方面的学术问题、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有效的合作工作模式及在建筑业合作的关键问题和风险、俄中建筑业合作的未来等。

    俄罗斯全国建筑师集团主席Basin Efim代表俄方分别向中方赠送了代表克里姆林宫标志性建筑的小礼品。俄中双方都表示了明年再举办同类会议的强烈意愿。28日,俄罗斯的80名专家还前往我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正在浦东施工的几个工地。

                                                                       (亦敏)

“城市排水系统安全与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承担的决策咨询课题“城市排水系统安全与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研究” 于2012年12月10日在上海市科学会堂通过验收。市科协调宣部组织上海年鉴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专家学者十余人出席。科协李鸿鸣副主席、调宣部周勇部长等也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专家组主持召开了验收会,听取了课题组工作汇报和技术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讨论认为本课题对于上海市城市排水系统安全保障和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半年多来,课题组做了全面调研。对上海市排水系统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其中包括:排水设施建设、系统规划理念、雨水排水系统标准等。分析了现状,同时针对上海市排水系统发展目标,提出了规划的确立要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采取多种途径提高系统的排水标准、建设和管理全达标的排水系统等对策建议。对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方面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了调研,分析了管网建设、污水处理水平、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处理设施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针对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加强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加强科学管理等相关对策建议。

    课题形成了“关于建设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排水系统的建议”和“关于加快进行本市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的建议”两份专家建言。

    科协李鸿鸣副主席在会上指出,科协与学会要在上海的经济城市建设中发挥我们科技人员、专家学者的作用,要做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推手,要用我们的智慧为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贡献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十八大强调民生问题,我们今天的项目牵涉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此做出努力,我们要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改变上海的城市面貌,大力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而献计献策。

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等参加了会议。

                                                                        (亦敏)

学会现代建筑结构论坛暨2012年度学术年会举办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上海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工程。为了总结这些年来在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活跃建筑结构科学技术的交流,促进相关专业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研究工作与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使上海土木工程界又好又快发展,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结构专委会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2年10月1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召开了现代建筑结构论坛暨2012年度学术年会。本次论坛列入上海市科协第十届学术

    年会项目之一,学会工程改造与维护专委会、预应力专委会共同协办。

    当日,来自法国蒙彼得利埃第二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程学院的学者及上海现代院设计集团所属上海院、华东院、申元岩土、上海民港院、都市院及电子工程研究院、建工集团、市建委建科委、建科院、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城建设计院、同济大学设计院、宝钢、核工研究院、上海悦凯元投资公司、上海申通集团、中交三航、上海同吉建筑科研院的设计人员及上海维固公司、上海法利咨询公司、上海隧道公司、南京丹善科技公司、中显宏达置业,中房公司、中国海诚公司等单位近200位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学会委员、会员代表参加了论坛。

    开幕式由我会常务理事、工程结构专委会主任、上海院李亚明总工主持。上海市科协学术部潘琪部长、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高承勇总工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各位领导对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希望通过论坛,继续推进建筑业发展、促进土木工程行业学会的发展、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提高和推动工程和设计的紧密结合,把握国内外建筑结构技术上的新动向,扩大技术交流与合作,服务政府,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国家,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有更大的作为,进一步推进学会学术活动的开展,为上海城市建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上午的特邀主题报告分别由国际空间结构学会(LASS)主席、法国蒙彼得利埃第二大学Rene Motro名誉教授、东南大学李爱群教授、学会预应力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熊学玉教授主讲,其内容涉及二十一世纪的创新结构体系、建筑结构减震技术及设计要点、预应力结构设计理论及进展等。学会王平山理事主持了特邀报告。

    下午,同济大学设计院副总裁巢斯委员及建科院李向民副主任委员主持会议。十三位专家分别就新型消能减震技术、建筑桩基承载力、基于cfd新数值算法与结构风压、长悬挑结构静力弹塑分析、风动试验超高层振舒控制、防屈曲支撑在结构加固中的应用、无筋砖砌体结构加固、核电复板预埋件设计、砖木结构保护建筑加固、超长地下结构应力计算、通用汽车馆加固、宾馆顶层餐厅改建结构设计、常州现代传媒中心主塔楼结构设计等进行了演讲。

论坛本次大会收录论文149篇,并以《工业建筑》杂志(增刊)出版发行。与会期间,参会人员与主讲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互动。

                                                                        (亦敏)

学会材料专委会召开《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科技沙龙》

    10月25日下午,学会材料专委会在建筑科学研究院召开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科技沙龙》,本次活动列入上海市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项目。

    会议由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上海建筑材料业市场管理总站、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港湾工程研究院,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发展公司技术中心,中冶宝钢技术有限公司冶金渣研究中心,上海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元亨利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万吉机械施工工程有限公司及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等单位近30余名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

    上海建科院李阳高工与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徐亚玲总工分别以“建筑垃圾再生建材成套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示范”、“再生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建筑垃圾, 2010年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量15亿吨/年,占城市垃圾比例30%-40%,全国建筑垃圾排放呈上升趋势,至2015年将达25亿吨/年。这些建筑垃圾如得不到有效处置和利用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其占用土地、破坏土壤质量、影响空气质量、污染水域破坏市容,恶化环境卫生,因此,城市固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面临的状况非常紧迫, 日本从经济建设高峰的三十年后对固废利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废弃混凝土仅采用露天堆放或者填埋的简单方式处理,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对城市郊区造成二次污染,给环境带来很重的负担。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其废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率均在90%以上,而我国的再生混凝土技术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率仅5%左右。两位专家分别对固废资源的应用研究,工程应用实例,应用前景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沙龙上,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对固废利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同济大学张晏清教授谈到,固废建筑物的分选是个问题,如何把石灰与土渣分离开来。骨料好坏与技术与有关,1、需要人工初选,2、采用什么机械也是关键,混凝土的破碎价格便宜,效果好,设备用风选还是水选,也要综合考量。3、骨料的粉碎的选址也是一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4、骨料的等级也要根据实用要求,最佳的经济效益来决定。对大量的建筑旧料,万吉机械施工工程有限公司林椿董事长介绍了他们如何在源头就开始对固废资源进行分类,今年上半年收集600万吨建筑旧料,因为在源头上采取分类收集,这样工作量就少许多,上海去年88000万吨的废弃量,如何进行资源化无害处理,其实上海是个缺废弃物的城市,上海每年要花钱吹沙、造地。因此变废为宝非常重要。固废的利用的前景,物流再造方面大有潜力。随着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我们会在许多泥沙分离等方面都可以有所建树。但是在固废利用上在环境评估方面遇到了pm2.5的挑战。因此政策与理念都需要改变,是否能协调统一管理与处理,是否能成立一个中央平台,不是技术问题,是政府层面如何协调。在立法上也要明确。李阳博士指出:深圳在建筑垃圾方面有一个规范,通过人大立法,北京也有,上海在这方面有些缺失,

    同济大学廖欣教授、上海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冯为民总工、上海元亨利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任真总工等纷纷在会上发言指出,在再生利用的同时如何防止二次污染,也是一个很需要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资源化的问题。建筑垃圾的处理现在有些病态发展,原料价格贵到15、16元一吨,然后在销售过程中,价格却以一再便宜,每生产一吨还要亏损,环境工程,资源工程,政府也关注,但是大家分头管理,不能很好的协调,好事办不好。市场是杠杆,要政府介入,进行合理管理,这样就能解决环境效益,资源效益,达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傅德明秘书长指出,沙龙谈及的技术问题还可以探讨,而政府部门协调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固废建筑的处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课题,希望大家通过沙龙,建言献策,供政府部门参考,把我们的资源利用、城市环境管理搞好,造福于民。

                                                                       (亦敏)

市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第七届“孙 钧讲座”

    第七届“孙 钧讲座”于2012年10月25日在同济大学成功召开。大会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孙 钧讲座基金”理事会,上海市力学学会、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相关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本次活动列入上海市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项目。

    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员会刘千伟副总工程师、孙 钧院士、宝钢股份工程管理部首席工程师王怀忠博士、同济大学杨林德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石振明副书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黄宏伟副院长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同济大学师生230多人出席。

    大会特邀Martin S. Kapp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ward (2010, ASCE)获得者、国际知名教授美国Delaware 大学的Dov Leshchinsky博士作“Lessons learned from failed WSE walls”学术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龚晓南教授作“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学术报告;美国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 University)终身教授韩杰博士作“Performance of laterally loaded piles in a mechanically stabilized earth (MSE) wall” 学术报告;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终身教授汪林兵博士作“Multiscale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for Geomaterials” 学术报告。

    报告内容十分精彩、非常丰富,观点新颖,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兴趣,并就研究内容代表们与四位著名专家分别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深入交流和讨论。

                                                                   (建聪 智勇)

学会给排水专委会举办《上海自来水深度处理技术研讨会》

    2012年10月31日上午,学会给排水专委会假座上海市科学会堂思南楼举办了《上海自来水深度处理技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本次会议列入上海市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项目。

    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是关系到广大市民身心健康的要事,2006年12月国家颁布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国标的检测项目将由35项增至106项, 2009年7月世博重大配套项目——南市水厂改造(一期)50万立方米/日工程正式投产供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南市水厂制水由混凝沉淀(澄清)、过滤和消毒等常规处理工艺,升级到了当今世界较为成熟的臭氧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技术,对出厂水的色度、嗅味、氨氮和有机污染物等指标均将有明显的改善。新南市水厂整个制水处理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南市水厂投运已有2年,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更好的提升上海市整体供水水质,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后世博概念落到实处,学会特对水厂处理技术进行交流研讨。

    会议特邀上海给水处理行业的知名专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王如华副总作演讲。

    王如华副总结合上海南市自来水厂、松江二水厂、杭州南星水厂等工程实例,就现有水厂增设生物预处理、臭氧和活性炭等深度处理技术进行探讨和交流,深入浅出的分析总结深度处理改造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和解决对策,并对目前较新的高速沉淀、膜处理、紫外消毒等新工艺进行了介绍。

    来自本市给水和排水行业的50多位技术人员聆听了报告,积极参与了交流与互动,并对采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技术交流的方式表示极大的兴趣。

    通过此次学术交流会,不但丰富了大家的知识面,也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为行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以人为本的惠民学术交流平台。

                                                                   (张欣 亦敏)

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组织《浅埋地铁隧道上建筑减振降噪技术研究》现场试验技术考察和交流

    2012年10月10日和11日下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组织对上海市科委和建交委科研项目《浅埋地铁隧道上建筑减振降噪技术研究》现场试验技术考察和交流活动。该科研项目由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

    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副主任、总工程师、处长、建交委科技委等领导,以及同济大学、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中房建筑设计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专家,共30余名参加本次活动。

    本项目为控制上海市浅埋地铁在营运中对建筑物,特别是居住建筑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开展技术研究。组织隔振性能现场试验。在市建交委、市科委、浦东新区建交委、申通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下,科研项目组专门为在地铁隧道上方搭建了试验建筑。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重要的测试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试验室试验的成果。

    领导和专家们参观现场,听取了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工程结构专委会主任李亚明的讲解,并表现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本次活动旨在开展学术交流及新技术的推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枕戈)

学会计算机专委会举办计算机存贮与虚拟化技术研讨会

    2012年11月16-17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专委会在苏州举办计算机存贮与虚拟化技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之学会近40位专家学者,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高承勇总工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学会计算机专委会王国检副主任委员主持。王总指出:现今社会是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大量的信息,其筛选、储存、利用、共享,已经到了迫切需要新技术进行开发、利用、交流、组合的年代,云技术与大数据时代向我们展示了新技术。作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是简单的说教,科技工作者有责任进行四新技术的推广,如何做到拥抱转型、迎接云计算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今天的研讨会也源于此。

    会上,上海华算信息科技公司邓锡银、EMC(中国)有限公司的单勇、张念、胡渊文、张欣、上海凯德数值信息科技公司汪从军博士等纷纷就上述主题作了报告。

    会议指出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仅是今年,全球就有1万亿GB的新数据产生。大数据意味着大挑战,如何才能征服大数据,并且将它的价值最大化?如何才能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从数据中挖掘更多洞察,实现云基础架构转型,提高基础架构的运行效率,并简化相关的管理工作。云计算之旅以虚拟化为起点,并将延伸至业务推动方式。利用云计算实现业务转型,通过实现人员、流程和技术转型,让新技术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晚上,专家们又围绕“众合计算及图形虚拟化技术简介、EMC信息基础构架解决方案总览及发展方向、云计算和虚拟数据中心、针对BIM系统的EMC Isilon解决方案、工作组和部门级存储及有云应用、数据存储软件实现方式”等展开了科技沙龙。与会专家们热烈讨论,指出:IT 交付模式正在转变。虚拟化、云计算和 IT 消费者化意味着成本降低、应变能力和灵活性提高,但 IT 和安全团队对 IT 资源的直接控制减弱。随着更多商业价值以数字方式创造和提供,需要更多安全控制和系统可视性才能将可信植入新一代 IT 基础架构。

    城市建设与管理需要新技术,上海发展与管理也需要新技术,本次研讨会为学会各团体会员单位及相关计算机专家与学者提供了计算机存贮与虚拟化新技术的交流与探讨的平台。通过积极探索,参会的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中船第九设计院、中交三航勘察设计院、上海市勘察设计院、宝钢钢结构公司、上海水利工程设计院、上海城建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院及EMC(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凯德数值信息科技公司、蓝天城市科技信息公司、华算信息科技公司等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亦敏)

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组织GPST技术交流

    12月18日,市土木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召开了“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施工新技术(GPST)”学术交流会。会议由地下委员会主任委员、隧道股份朱雁飞总工主持,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与专委会20余名委员出席。

来自各设计、施工、管理单位及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的专家与学者们参观了正在推进中的工程现场。副主任委员、隧道股份副总工程师吴惠明作了多媒体演讲,并就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GPST技术是上海市科委资助的项目之一,被列为上海市重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在国内属首次研发应用,是隧道施工领域的前沿技术。其核心理念是:盾构由地表始发,然后在超浅覆土条件下进行盾构掘进,最终直接钻出地表。与传统盾构法隧道相比,具有环境影响小、工程成本低、施工工期短三大优势。由上海城建集团隧道股份施工的示范工程是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的秣陵站~将军路站区间隧道的地上地下过渡段,左线长124.6m,右线长123.7m,隧道外径6.2m,内径5.5m。隧道设计主要解决结构变形、隧道上浮及接缝渗水三大难题,基于盾构地面出入的理念,施工主要针对同步注浆、土体改良、轴线控制和导坑止水等难题进行了研发,该工程始于2012年6月,计划今年12月底结束。

    通过参观与交流,使大家对地下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同时借助学会平台,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交流。

                                                                        (志玲)

学会联办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安全防范与技术进步研讨会

    学会于11月15日在市防空办联合举办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安全防范与技术进步研讨会。市建委、市土木学会及市民防协会、市城市科学研究学会、同济大学等相关单位的专家

    学者100余人出席。我会傅德明秘书长及学会地下工程专家一起参会。并组织相关人员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亦敏)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钱塘江砂砾质复杂地层关键施工技术研究通过科技评价

    随着地铁隧道在国内各大城市迅速发展,盾构法隧道施工也将面临各区域不同的复杂地层。为确保施工快速、安全,根据不同的复杂地层制定相应合适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尤为重要。杭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滨江站~富春路站区间(1#、2#盾构)工程所遇到的集砂砾地层、高承压水、长距离过江和有毒有害气体并存的综合性复杂地层,此项目在国内尚无先例可以借鉴,上海隧道公司据此进行相关的高风险施工防治科研研究,项目在2012年12月7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会议。上海市建交委科技委、上海城建集团公司、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同济大学、上海申通集团咨询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及上海大学的教授等共计20余人参加了评审会。经审,该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总体水平为国际先进,给国内相关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专家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了科技评价验收。

    项目基于区间隧道长距离穿越钱塘江、多次穿越大堤、高承压水条件下穿越砂砾地层、长距离穿越沼气富集区域综合工况条件,通过相关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砂性地层地面变形控制规律;发明了沼气释放辅助设备及适合地铁隧道施工的沼气释放方法;形成了综合复杂地层条件下盾构法隧道施工风险控制综合技术。通过在项目实践,地面及建构筑物变形、隧道轴线等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课题研究成果广泛适用于类似复杂施工地层条件的土压平衡盾构法隧道(含长距离越江施工),为各区域复杂地层下城市基础交通建设提供了施工技术借鉴。推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科技水平跃上了世界新高度,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

                                                                       (亦敏)

市土木学会主持召开《多线叠交隧道施工微扰动控制技术研究》科技评价

    2012年12月7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主持召开了《多线叠交隧道施工微扰动控制技术研究》科技评价。上海市建交委科技委、上海城建集团公司、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同济大学、上海申通集团咨询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及上海大学的教授等共计20余人参加了评审会。经审,该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总体水平为国际先进,给国内相关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随着中国的地下工程不断发展,多层叠交穿越运营隧道的复杂工况越来越成为施工中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仅上海地区盾构穿越已有隧道共28次,其中上穿7次,下穿21次。复杂的工况给设计、施工人员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新要求。上海市隧道公司与上海大学等相关学院组织了科技攻关,对多线叠交隧道施工微扰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饱和软土地区同期上下近距多层叠交穿越运营隧道的复杂工况,项目首次引入薄层单元建立了三维动态有限元数值分析的精细模型,得出了多线叠交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规律,为盾构穿越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获得了运营隧道施工后固结沉降的长期变形规律;为今后新规划线路和设计提供依据。其操作具有可靠性、计量精准性、控制自动化及数据可追溯性,实现了对盾尾建筑空隙的及时、均匀充填,形成了缓凝砂浆施工操作规程,为盾构安全穿越运营隧道提供了保障。项目针对饱和软土地区受扰动地层的后期沉降控制难题,通过试验段设置、施工参数优化、盾构姿态控制、同步注浆优化及自动化监控等系列技术,创新形成了多线多层叠交穿越运营隧道的微扰动控制技术,在保证浅覆土条件及施工隧道上浮量的前提下,有效将运营隧道的变形控制在3.5mm以内。

    专家们认为该项目应该在相关施工中得到推广,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会议并指出,学会要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不断为推广四新技术而努力,同时不忘学会宗旨,做好为团体会员单位的服务,为上海的经济建设服务。

                                                                        (亦敏)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