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1月30日 07:31:51
土木工程简讯
土 木 工 程 简 讯120期2011年9月28日
发布时间:2011-10-10 11:17:25      

土 木 工 程 简 讯

2011年9月28日120期

学会召开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

学会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于2011年7月19日(星期二)下午2时在申通地铁有限公司召开。近20人出席。

会议由应名洪理事长主持。傅德明秘书长作了学会2011年上半年回顾和下半年工作总结报告。会议着重讨论了学会下半年学术活动开展与落实;讨论继续开展好科技创新评价和科技咨询工作;学会发展工作和理事会改选准备工作等议题。

会议指出:2011年上半年学会召开了旨在开展好各类学术活动为

目标的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对外交流领导小组和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召开联络员、秘书2011年度工作会议并在浙江召开联络员、秘书工作会议,落实今年工作。

上半年共完成重大学术活动18项,参加人员达1137人,其中科技节6项。参与人数660人。学术活动涉及地下工程、桥梁工程、燃气安全、岩土力学、工程结构、计算机、工程材料、管理等。举办培训班二期,参与人数600人,完成科技评价项目17项。今年以来新发展团体会员单位5个,发展个人会员26名。学会还抓好信息报道、简讯编撰、会费收缴等一系列工作。常务理事们首肯学会上半年的工作,并对学会下半年即将组织的工博会项目、学术年会项目、专委会学术年会、其他学术活动及学会明年的改选事宜进行了讨论与落实。

学会副理事长市建交委正局级巡视员王以中、城投公司顾金山副总经理、同济大学白云教授、上海铁路局王志平副局长、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孙羹尧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周文波副总裁、马骉总工、高静华总工、张其林教授、熊学玉教授、贺鸿珠博导、工程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王平山副院长、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施骞教授、工程改造与维护常务副主任委员陈明中总经理等出席会议并纷纷在会上建言,就如何开展科技创新评价工作、搞好学会的组织发展工作,开展下半年的学术活动、学会如何代替政府行使一些工作职能,充分利用学会丰富的资源拾遗补缺,开展评奖及科技咨询活动,在加强城市管理上,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启动学会明年的改选准备工作等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会议讨论热烈而有序。

应名洪理事长在会上总结指出:上半年工作的出色顺利完成,与我们学会各级领导和学会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也为下半年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以“三服务一加强”的理念做好下半年工作,重在落实,其中包括:进一步拓展科技评价工作的项目、加强运营管理的安全性、找准抓手,开展学会下半年的学术活动及其他工作,适时开展换届准备工作,为在上海的土木工程领域内更好的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作出努力。

会后,学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学习与讨论,对如何开展好学会党建工作小组的活动,如何更好的为理事会工作保驾护航作出安排。

                                                                       (亦敏)

学会积极参与2011年上海市科普开放日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养,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对公众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1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积极参与2011年9月17日至18日在复兴公园举办2011年上海市科普开放日活动。

副市长沈晓明宣布2011年科普开放日活动正式开幕,并为“第九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获得者颁奖。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为“第九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提名奖、创新奖、推进奖颁奖。市科协副主席曹振全在会上致辞。

本次学会推荐的参展项目有1、上海地铁的运营与安全项目,

面对在当今城市交通日趋拥堵的现状,地铁以其快速、舒适、安全特点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目前上海地铁线网已建成运营12条线,420km长,车站280座,车辆419列共2589节车厢,日客流达600万人次,最大客流达754万人次。上海地铁的规模已跃居全国第一,世界前五。同时大客流的进出、换乘,地铁设备故障也带来安全问题。为确保运营安全,上海地铁采用一系列安保技术。地铁列车采用先进可靠的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全过程监控列车运营安全,列车和其它设备每晚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列车和设备故障设有报警系统。每条线路的地铁列车调度设有中央控制中心系统(OCC),对每座车站和列车实现自动监控和调度。地铁站台采用保护乘客安全的屏蔽门系统,避免乘客跌入轨行区。

地铁车站设有自动检售票系统(AFC),实行无人检售票。地铁车站还设有监控系统、消防喷淋系统,起防灾救灾作用。一旦遇有地铁停运和灾害,地铁运营部门马上启动应急预案,有序疏散乘客和组织维修、抢险和恢复运营。地铁运营公司还散发地铁安全出行指南,对出入闸机、乘坐电梯、紧急疏散和逃生、应急装置使用作了详尽说明,广泛宣传地铁安全出行。

2、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地铁运营提供的地铁在线票务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客流进出地铁站检票读卡信息、设备状态数据和其它运营数据,监视全线路的运行状态,发送交易数据,接收运营参数、控制指令和管理信息,实时显示全路网的客流状况和历史数据,为运营管理提供依据。还能进行票务管理、收益管理、设备管理、设备控制、运营参数下载。

3、由上海隧道工程公司提供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地铁盾构“先行号”模型。2004年9月,“先行号”主要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刷新了日推进38.4米和月推进566.4米的国内进口盾构最快纪录。工程施工的成功见证了国产盾构的核心技术之先进,这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行研发、自主设计、设计输入,从而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一举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的局面。研制过程中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7篇。编制了由建设部组织的国内第一个土压平衡盾构设计制造行业标准。国产盾构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中国工业博览会银奖,被列入2006年度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隧道股份被国家授予了2007年度全国质量金奖的荣誉。国产盾构研发小组也被评为上海市2006年度科技创新优秀团队第一名。

4、由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上海卢浦大桥与闵浦大桥的简介及上海闵浦大桥的模型。闵浦大桥系横跨于上海黄浦江上的第八座越江大桥。全长3982.7米,主桥全长1212米,一跨过江的主跨达708米。大桥上层设计时速为120公里的高速公路,桥面宽43.8米,双向8车道,两侧还有临时停车带,下层为桥面宽28米,双向6车道的普通公路。主跨采用钢结构,连接上下两层桥面的为类似南京长江大桥上下层之间的钢桁梁结构形式,用钢量达35000吨。

闵浦大桥是黄浦江上第一次出现的双层斜拉桥。它是作为上海连接虹桥和浦东两个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A15)的关键性节点工程;也是世博会的一项重大的市政配套工程。闵浦大桥708米的主跨使其成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双塔双索面双层桥面公路斜拉桥,也是闵行区连接浦江两岸的第一座桥梁。大桥主桥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双层斜拉桥主跨最长、桥梁承台混凝土一次浇注体积最大、拉索直径最粗、合龙段整体钢结构桁梁节段全焊连接方式等多项国际造桥业的纪录和自主创新成果。大桥主梁采用的双层板桁梁结构形式斜拉桥,为国内外首次实践。大桥共有176根拉索,总重量达4000吨左右,其中最大的一根拉索内有439根直径7毫米的钢丝组成。主桥的合龙段重达720吨,是一个上层长超过23米、下层长超过26米、宽43.6米、高11.5米的梯形状钢结构桁梁。合龙段采用专门设计的吊机从船上吊至合龙缺口。吊点的控制精度达到了毫米级,而全焊接方式完成合龙在世界同类型桥梁建设史上尚属首次。展览上还介绍了2000年10月25日开工建设的全长8722米的卢浦大桥,该桥是当今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拱桥。大桥为全钢结构,大桥直线引桥全长3900米,其中主桥长728.75米,一跨过江.主拱跨径达550米,居同类桥梁之首,被誉为“世界第一钢拱桥”。按6车道设计,引桥按六车道、四车道设计,设计为46米,通航净宽为340米。主拱截面采用钢箱焊接产当今世界最大,钢箱高达9米,宽5米。桥下可通过7万吨级的轮船。它也是世界上首座完全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的大型拱桥。

5、学会材料专委会还推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核心地标建筑――中国馆模型,此模型秉承节能减排原则,采用宝钢优质高强钢和绿色建材矿渣微粉建造而成。这座凝聚钢铁之魂的建筑,体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设计理念,宝钢向世人展现了钢铁让生活更美好的品牌形象。

这尊按1:460比例制作的中国馆模型,采用中国馆建造中使用的由宝钢炼铁副产品加工而成的矿渣微粉铸造,底座由宝钢炼钢副产品采用特殊工艺加工而成,既体现“绿色世博”的全新理念,又展示宝钢“环境经营”的战略方针,向世人描绘钢铁让城市更环保的美好未来。

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及其工作人员与申通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及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一起参与了这一活动。市民们对我会的展台表示了极大地兴趣并与傅德明秘书长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询问。

                                                                    (亦敏)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继续保持三星级学会的荣誉

 

为了规范学会的管理,加强学会建设,进一步推进学会的改革与发展,经上海市科协对2009年获得星级学会称号的学会进行复查。上海市科协共有28个学会继续获得三星级学会的光荣称号,我会继续保持三星级学会的荣誉。

                                                                    (亦敏)

学会荣获201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科技节先进称号

 

经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组委会办公室和上海科技节组委会办公室评选,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荣获201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科技节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亦敏)

 

傅德明秘书长在国际轨道交通展上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发展高层论坛畅谈上海地铁建设和运营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傅德明在2011年8月23日上海举办的国际轨道交通展上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发展高层论坛上畅谈上海地铁建设和运营。

在参会的2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市民出席的论坛上,秘书长傅德明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上海地铁建设的发展规程和目前的线路运营现状。自1990年以来的21年中,上海已建和运营地铁11条线420km,日客流量达600万人次,成为上海市民出行的首选。上海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地铁城市,并进入世界五大地铁城市。报告介绍了上海地铁的工程新技术。上海地铁车站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包括顺筑法、逆筑法、盖挖法;地铁隧道采用土压盾构掘进施工,解决了穿越建筑物和穿越运营地铁的难题,开发应用了双圆盾构隧道和矩形隧道工程新技术。上海地铁新技术引领我国城市地铁工程技术发展。傅德明秘书长还介绍了上海地铁的近期和远期建设规划。目前正在建设12、13、16、22号线,至2016年,上海轨道交通将建成18条线,运营总里程达640km。至2020年,上海轨道交通将建成22条线,运营总里程达867km。中心城区线网密度达0.75km/km²,站点密度达0.6座/km²。地铁客流将占公交出行的50%以上。

                                                                     (学办)

 

2011年第二届中国桩与深基坑国际峰会在沪举办

 

2011年第二届中国桩与深基坑国际峰会与8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浦东海博龙国际大酒店举行。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孙羹尧副秘书长代表学会作了《上海桩基础行业现状和未来规划的演讲。学会资深会员、工程院院士孙钧在会上介绍了近年来研发的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筒与钢管桩组合桩型-PHC-TSC桩的开发与研究等。来自德国的诺尔夫卡森巴赫教授作了软土地基上最佳性价电高楼地基方案的演讲等。

孙羹尧副秘书长在会上指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桩和深基坑工程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设计理念、施工实践,还是在检测手段的软硬件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大型、特大型桥梁基础、超高层建筑、地铁隧道掘进、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深、大口径桩基础、深基础开挖及维护、软土地基中的施工、变形观察及控制、工程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涌现了引以为傲的工程范例,这些成果极大丰富了桩和基础开挖的内涵,在数字化、计算机、仿真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应用到我们这一传统工程建设将会使桩和深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检测等方面出现崭新的局面。

孙羹尧副秘书长联系上海深桩基础的现状及黄浦江大桥、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等工程桩基础的可靠有效地基础类型实践指出,上海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的年产量是1500万米左右。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大型、特大型桥梁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应切实提高预制桩的成管质量,特别重视PHC桩的可靠连接,钻孔灌注桩,尤其是大口径钻孔桩的施工控制和桩身质量检验;大口径、大壁厚钢管桩的焊接、接长的技术质量关键,唯此,桩基础这一古老、经典的土木工程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会上厂商与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技术展示。

                                                                        (学办)

材料专委会召开新材料运用科技沙龙

 

作为市科协九届学术年会项目的高强高透水钢渣混凝土制品在城市生态道路中的应用科技沙龙,9月28日下午在中冶宝钢技术中心召开。城建集团、上海建工、市规划研究院、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三航科研院、建科院、中冶宝钢技术中心、市建委建材管理总站、市材料管理协会等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

专家们在沙龙中指出,透水钢渣混凝土符合“绿色利用、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与天然的石材资源消耗比,可节约1.5*2=3吨/方,能直接减少C02的排放0.4*1*50%=0.2吨/方, 其在上海特奥会、世博园区等重大工程成功应用,为我们在城市道路生态示范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实践上海后世博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做了很好的探索。

傅德明秘书长参加会议并指出:透水混凝土材料的研制是一种创新,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建筑技术。为废弃固渣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学会要在科技创新方面给力,做好符合国家政策的新材料推广运用工作。

                                                                       (亦敏)

计算机专委会举办“工程数据管理与BIM技术研讨会

 

学会计算机应用专委会于2011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在南通举办“工程数据管理与BIM技术研讨会”,会议由计算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王国俭副总工主持。来自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院、华东院、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上海市政设计总院、中船九院、上铁院、同济设计院、核工程设计院、爱恩斯建筑设计公司、天华建筑设计公司、建工集团、上海城建设计院、上海凯德数值信息技术公司、上海蓝天城市信息科技公司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参加了会议。

所谓“BIM”作为一个基于国际上新兴的、具有关键性地位的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是一个集成式流程,使建筑专家在施工前以数字方式分析项目。在整个流程中使用协调、可靠的信息设计创新项目,精确的实现建筑外观的可视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对建筑的真实性能进行仿真,以对项目成本、工期和环境影响进行控制。王国俭副总工在“BIM”技术的仿真趋势与展望的演讲中指出,开展在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各阶段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的升级换代与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动建筑行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建筑行业工业化进程的“BIM”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已被列入 “十二五”国家科技部研究课题《建筑全生命期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并已经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在研究落实。会议还介绍了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对 BIM应用的体会。

上海现代集团的刘翀博士、上海凯德数值信息技术公司的张昕总经理和汪从军博士、上海蓝天城市信息科技公司陆骁毅等专家分别就工程数据管理系统、BIM性能化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BIM资源的二次开发及在CAD中的运用作了报告。会议还就全生命期BIM数据集成与管理技术研究、设计阶段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案、施工阶段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运维阶段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基于BIM的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全生命期信息化综合应用示范与产业化基地建设等展开了科技沙龙方式的讨论与研究。

傅德明秘书长在讲话中对计算机专委会在建筑设计领域推广新技术、研究新课题所搭建的学科发展研究平台表示赞赏,并对BIM技术在土木工程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与分析,指出计算机运用在地铁运营管理、材料、铁路、道路、预应力、建筑、工程、燃气等各个领域具有很大的空间。要求计算机专委会在资源共享、联合办会方面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为学会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做出表率。                                                                                                                                                           (亦敏)

学会给排水专委会举办“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与城市排水安全”学术报告会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更好的做好以人为本,对城市排水进行研究以保证市

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造福于民,为完成和践行十二五规划做出努力。9月22日上午,市土木工程学会给排水专业委员会联合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员会科技委在市科学会堂思南楼902室,举办了《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与城市排水安全》学术交流会。本次活动列入市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活动项目。

市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给排水专委会主任委员、市政设计集团总工张辰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涉及的防汛安全、面源污染对策,系统改造、雨量计算等作了演讲。来自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工程公司等的近7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学术交流会上,张辰总工首先做了关于《高起点规划建设城镇排水管网系统》的报告,以城镇排水管网面临的挑战、城镇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及措施三部分展开,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目前城镇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并呼吁在城镇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有必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城镇排水管网,加大城镇排水管网建设、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投入。

张辰总工还就《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局部修订作了专题汇报,汇报沿规范修订背景、修订内容和修订工作总结三部分展开,会后众多专家学者还就其中某些重点内容进行了讨论,气氛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欣  亦敏)

 

2011(第三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在沪召开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网建设,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相关单位联合主办的“2011(第三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于9月16日—17日在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盛大开启。,本次活动列入上海市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项目。来自政府部门、投资公司、科研设计单位、工程公司、运营单位以及设备厂商等单位的500余名业内人士齐聚一堂,聚焦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热点问题。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给排水专业委员会张辰主任主持了开幕式和技术单元,论坛主办方精心策划,以“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模式、技术发展与实例分析”为主题,设置了七个主题单元:“污泥技术发展与分析”、“市场方向与商业模式”、“工程实例现场考察”、“技术方向与技术路线”、“主流技术前沿与工程实践”、“‘2011年度污泥处理处置十大推荐案例’比选结果发布与颁奖仪式”“专家技术案例点评与现场答疑”,采用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直面污泥领域各种问题。论坛还安排与会代表分别参观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和朱家角膜法好氧发酵工程。

论坛评选出了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等10个项目为 “2011年度污泥处理处置十大推荐案例”。

                                                                         (辰)

 

学会桥梁专委会联合举办现代桥梁钢结构安全与耐久性专题学术报告会

 

钢桥,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他综合了设计、制造、材料、计算机等技术,我国目前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而现代桥梁的钢结构在中国还仅仅是开始,作为桥梁工程师,造的是社会产品,我们承担的是社会的责任。为此市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专委会联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桥梁专委会于2011年7月12日举办了现代桥梁钢结构安全与耐久性专题学术报告会。特邀西南交通大学钢结构专家范文理教授主讲代桥梁钢结构安全与耐久性专题讲座。来至各家设计单位和高校的设计与科研人员近150人出席。

范文理教授长期从事大学教学及道桥施工研究工作,是万县、丰都、巫山、鄂黄等多座长江大桥的技术顾问,现为中国钢结构协会焊接学会理事,多家国内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顾问,工程理论与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范教授详细阐述了国内外钢桥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与教训,结合现代钢桥的病害国内外典型案例指出,随着后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片面追求桥梁的几何尺度和异化外型寻求所谓的视觉冲击,使桥梁被奢侈化,有使用功能和目的被淡化的倾向。而桥梁钢结构耐久性的根本是减少和控制结构的损伤,完整性设计的理念是以损伤力学为基础,确定损伤容限,设计低损伤的焊接接头和耐久的构造细节,更理性地评定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目前我国建设及服役过程中有不同类型的钢桥结构事故和病害发生,值得我们的关注和深思。针对现代桥梁钢结构安全与耐久性方面的专业技术,详细的阐述了现代钢桥钢结构设计构造细节以及制造焊接工艺,对事故的防范措施,设计理念等。

精彩的讲座,博得了专业技术人员的阵阵掌声,使会员对现代焊接钢桥存在的病害有了直接和深刻的认识,从讲座中较为全面地吸取了焊接对桥梁构件的影响,提高了如何防止这些病害发生的设计理论水平,更增强了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俊杰 亦敏)

 

燃气专委会召开国家行业标准《电磁式燃气紧急切断阀》编制讨论会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8]103号文下达的标准编制任务,由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主编,建设部城镇燃气标准归口单位归口的行业标准《电磁式燃气紧急切断阀》已完成了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改善和提高该类产品在上海地区应用的质量和水平,市土木工程学会燃气专委会、上海市燃气行业协会科技委会同该标准的主笔起草单位欧好光电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于7月11日邀请部分行业专家,假座欧好光电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对该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一次会议讨论电磁切断技术,征询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各位专家对《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的精神,对标准所设计的产品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了探讨,并从安全质量和需求,及现场可操作性等,对标准提出量化技术指标,更高的安全性能指数,为燃气安全技术贡献一份力量。

                                                                 (克敏)

学会燃气专委会召开2011年下半年度工作会议

 

2011年7月8日,市土木工程学会燃气专委会假座上海煤气第一管线工程有限公司举行“燃气专委会2011年度工作会议”,会议由专委会秘书郑克敏高工主持。来自上海市燃气行业各会员单位联络员(通讯员)和有关人员约40余人出席。

会议结合本市实际学习了国家行政法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大家认为,《条例》对制定的目的、适用范围、遵循原则、各部门的职责和分级管理程序等作了表述,对城镇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燃气经营与服务、燃气使用、燃气设施保护、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及相关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进行详细规定。会议认为,我们对燃气安全,应着力于预测、预警和自动处置,努力预防和减少燃气安全事故,从“本质安全型”燃气供应系统入手,千方百计从杜绝或避免燃气安全事故高度出发,深入探索本质安全型的燃气系统。会议介绍了典型的居民住宅燃气本质安全系统,与会人员对此新的研究成果表示赞赏。

会议总结了2010年专委会的工作,对专委会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计划,以上海举办世博会为契机,以推动燃气科技进步为重点,针对技术前沿,开展技术研讨,开展课题标准的研究,开展科普和培训,重视专委会自身建设等工作予以肯定,表示赞赏。

会议对专委会2011年下半年工作打算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2011年专委会下半年工作将进一步突出安全,从技术上确保燃气供应系统安全、可靠、及时、有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民生。力求燃气资源安全、输配运行安全、应用安全、加强安全管理和信息化。与会人员对专委会的活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克敏)

 

2011中国(上海)国际隧道工程研讨会(第五届)将于2011年11月在上海召开

 

经沪府外办综(2011)141号文批准,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上海)国际隧道工程研讨会将于11月10 -12日在沪召开,本次会议是地下和隧道工程领域最高规格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峰会,本届为第五届。会议将围绕 “地下交通工程与工程安全”的大会主题,相互交流、学习探讨、寻找对策、共同合作,有力地促进世界隧道施工与施工安全,为实现隧道领域持续和谐发展提供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活跃学术气氛,交流地下交通工程、工程安全以及工程管理、工程信息化等在科研、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研讨会拟邀请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法国、丹麦、意大利、加拿大、捷克等10多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国内外400余名参会代表。会议将下设一个专题分会场, 50个左右的主题、专题报告。部分代表发言如下:

ITA主席In-Mo Lee,国际隧道工程领域发展展望

ITA首席副主席Markus Thewes,地下交通工程与安全施工

ITA副主席Soren Degn Eskesen,城市隧道工程的挑战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ITA副主席Bai Yun,中国地下交通工程建设发展展望

ITA新加坡执委Chun Nam Ow,新加坡陆路交通总体规划——地下交通网络化建设

原ITA执委Harald Wagner,地下施工技术发展近况

隧道院地下分院院长杨志豪,超大特长盾构法隧道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上海申通地铁总工程师王如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

大会期间,将有来自国内外百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感受隧道科学技术领域的最前沿气息,深刻体会工程科学理论和应用实践进步与发展。

                                                                      (亦敏)

隧道运营安全研讨会将于11月在上海召开

 

隧道运营安全研讨会将于11月12-13日在上海同济大学逸夫楼二楼报告厅举办。本次会议将有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与国际隧道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基金会(ITA-CET)联合举办。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隧道和地铁隧道已经或者正在被建设。然而由于运营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所滞后,中国的隧道运营安全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近段时间以来的电梯逆行事故,屏蔽门爆裂事故,隧道进水事故以及信号系统故障事故,以及可能存在的恐怖活动或者火灾等,给隧道运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我国和周边国家的隧道运营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全国隧道和地铁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相关研究机构、各城市地铁运营公司和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单位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和业务主管将会来沪参会。

来自瑞士、丹麦、和美国德国的四位国际隧道协会隧道运营安全专家将进行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安排紧凑的研究报告,届时现场将有同声传译并配发中英文讲义。会议由国际隧协副主席、上海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白云教授主持。报告人为:1、Felix Amberg( 瑞士);2、Henry A. Russell Jr. 美国;3、Niels Peter Høj 丹麦;4、Peter Reink 德国

会议内容及安排详见学会网站('),需参会专家与学者可与相关联系人联系。

 

举办2011第三届沥青技术及设备(上海)展览会的通知

 

2011年11月7日-9日将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2011第三届沥青技术及设备(上海)展览会

展览概述: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已达6.5万公里,已位居世界第二位。自1988年中国开始建设高速公路以来,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按照中国2005年公布的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届时,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10万公里。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直接刺激路面行业,对沥青的需求量正日益大增,但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沥青的质量要求随之提高,沥青是整个交通产业中重要的一环,这些产品在施工中,先进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高科技材料加上先进的设备直接提高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和高效运营,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届展会将重点展示当前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在路面的推广和应用,将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使“沥青技术及设备”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发展。

团体会员单位简介

美国杜邦公司
    杜邦公司(www.dupont.com)是一家科学企业,提供以科学为基础的产品及服务。成立于 1802 年的杜邦公司致力于利用科学创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让全球各地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和更健康。杜邦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广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涉及农业与食品、楼宇与建筑、通讯和交通等众多领域。 2010年净销售额为315亿美元。
杜邦公司的愿景: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科学公司,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让全球各地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和更健康。
杜邦公司的使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增加股东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减少

经营活动给环境留下的“印迹” 。杜邦公司核心价值观 : 安全与健康 、 保护环境、 职业操守 、 尊重他人与平等待人。杜邦公司在亚洲 : 1961年在日本成立分公司, 目前业务遍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杜邦公司在中国大陆 :杜邦与中国早在清朝(1863年)就有生意上的往来。目前在中国大陆共有近50家独资及合资企业,拥有企业员工近7500名。1984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1988年——在深圳成立“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在广州、上海和北京设有三个分公司 ,1992年——建立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
2005年——杜邦中国研发中心投入使用 ,2007年——在常熟兴建综合性氟产品生产基地取得重大进展,在国内建设生物燃料及生物基材料商业生产设施取得扎实进步,在嘉定建成高性能材料生产设施,服务亚太区市场
2009年——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的硅基薄膜光电组件生产厂正式启用
杜邦中国近年来获得的主要奖项和荣誉 ,2003年 《环球企业家》“最佳企业公民”化工行业第一名 ,2007年 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在华跨国公司 (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
2008年 《中国企业报》“改革开放30年跨国公司中国贡献特别大奖” ,
2009年 获奖:《商业周刊》“2009年度绿色中国公司奖” ;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十佳节能减排标志企业” ; 中国十大最具和谐竞争力跨国公司(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颁);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共和国60年杰出外资企业品牌十强”及第四届“人民社会责任奖”;2010年获奖:  《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中国低碳先锋企业”;《人民日报》2010年度“低碳中国·十大创新技术产品奖”; 2010 CSR(中国)领袖总评榜——最佳践行企业奖 。

杜邦公司业务发展方向:杜邦公司的业务遍及众多领域、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司于2009年8月宣布了包括将其23个业务部门整合为13个等一系列举措,以实现公司对其客户、可持续发展以及通过面向市场的科学技术创造收入与盈利增长的承诺。目前,杜邦公司的13个事业部分别为: 先锋良种、植物保护 、营养与健康 、防护科技 、建筑创新、可持续解决方案 、电子与通讯、高性能聚合物、包装用塑料与工业用树脂 、钛白科技 、应用化学及氟产品、应用生物科学 、高性能涂料等。
    杜邦公司将高度集中其创新能力于四大新兴发展趋势和不断增长的需求,即:粮食供应、保护人类自身安全与环境、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及把握新兴市场中的机遇。让科学造福人类。
    杜邦公司是一家基于科学创新的企业,每年研发投入约14亿美元,拥有850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以及全球75家研发设施。其中,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杜邦“中央实验室”是全球工业界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研发基地之一。氯丁橡胶、尼龙、Kevlar®高性能纤维、特卫强®无纺布、可丽耐®实体面材等都出于杜邦公司的实验室。目前,杜邦公司在全世界拥有20,000多项有效专利,以及超过14,000项专利应用。
    注:®乃美国杜邦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之注册商标;™是美国杜邦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之商标。
Daniel Xu
Business Development
DuPont Protection Technologies(DPT)
Ducom: 323 2391
Office Tel:+86-21 3862 2391
Fax:+86-21 3862 2814
Cell Phone:+86-136 4184 2037
Email: daniel.xu@chn.dupont.com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