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1月31日 12:02:50
土木工程简讯
土 木 工 程 简 讯117期2010年12月28日
发布时间:2011-01-05 10:43:47      

 

学会举办第三个“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

学会于2010年12月17日下午1点半,在南昌路59号902室举办第三个“中国科协会员日”座谈会,活动旨在动员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开展会员发展、沟通和服务等相关活动,加强学会与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学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加鲜明地树立学会所属团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社会形象,努力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技工作者群众组织。

会议由傅德明秘书长主持,来自同济大学、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现代设计集团、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隧道公司、上铁院、市管处、城建设计院、上海交通设计研究院、中国海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同是科技、中鑫集团、广联建设有限公司、建科院、中铁二十四局等20余位联络员、秘书参会。

傅德明秘书长介绍了学会2010年工作概况和2011年工作安排,他指出:即将过去的2010年,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学会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联络员与秘书努力下,学会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全年共开展各类学术活动46项。参与学术活动总人次约4362人次。完成科技节项目4项、学术年会项目4项、工博会项目2项。学会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搭建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感谢大家的辛勤工作,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学会工作一定能再接再厉、继续做好围绕科学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务求工作实效,团结动员广大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适应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为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把为会员服务作为学会的第一要务,力争做到全面、圆满的完成新一年的工作目标。

学会副秘书长岳贵平院长也参加会议并做了发言。会上,联络员与秘书交流了工作体会与心得,并就如何提高学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提高学会在社会上地位,更好的利用学会资源,开发一些新项目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员工作日活动气氛热烈、活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亦敏)

学会召开“城市发展——地下交通工程技术与工程安全” 论坛

2010年12月28日下午1:30学会在上海市科学会堂召开“城市发展——地下交通工程技术与工程安全” 论坛。本次会议列入上海科技论坛项目。

会议由学会秘书长、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公司顾问傅德明总工主持,市科协学术部张世君老师、学会服务中心朱子文老师及相关领导出席了论坛。

本次论坛汇集了上海地下工程建设的高端专家,其中包括国际隧道协会副主席、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白云教授,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城建集团副总裁周文波总工,学会常务理事、长江学者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地下工程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上海隧道公司杨国祥总工,地下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上海隧道轨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曹文宏总工、学会秘书长、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公司顾问傅德明总工。

会议围绕地铁工程、地下道路工程与城市发展;国内外地下交通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地下工程安全和风险控制等议题展开研讨。重点介绍上海地下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上海地铁和越江隧道规划设计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专家们高屋建瓴,从国内外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众多方面的遴比,谈到从国内外地下工程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十一五”上海地铁的发展成果,谈到“十二五”期间上海地铁发展的新思路。

专家们指出:上海目前已位列世界地铁发展第五大城市,总长430公里,平均日流量为550万/人次,居全国之首。市科委“十二五”规划将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与城市发展作为一个重点,所以上海的地铁建设还是大有作为的。地铁建设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工程建设要与周围环境和谐发展。要注重工程验收,地铁的安全关乎人的生命,既要低碳环保节约工程投资,更要质量第一,每一个小细节都能酿成大祸。要强调科学发展观。专家们介绍了日本、欧洲地铁施工的相关数据,通过比较,分析优劣,提出大直径盾构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可行性,专家们提出要更多的引进创新技术,引进预警机制、监控手段要提高,要做到智能化,对施工要采取全生命周期的监控,运用计算机技术、云技术的计算方法。地铁施工要充分运用四新技术,同时也要寻找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新商机,引进、消化新技术和设备运用中的后期开发的商机。大量的地铁工程会要求我们做好后期管理,养护维修数据要采取快速采集技术。地下空间施工中也要运用物联网、无线传输网络等。

傅德明秘书长总结指出:论坛为我们向市领导建言献策,为“十二五”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开局作了很好的诠释,我们要进一步将设计与施工联合在一起,做好“产学研”工作,寻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学科发展方向,撑起上海在全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引领作用,为把上海建设成为智慧城市贡献我们的力量。

                                                                         (亦敏)

市土木工程学会参与2010城促会后世博上海城市与交通发展的思考论坛

2010年12月21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参与2010城促会后世博上海城市与交通发展的思考论坛,20余名会员参会。学会秘书长傅德明在会上作了上海地铁的建设和运营的主题报告。

秘书长傅德明详细介绍了上海地铁运营的现状、上海地铁工程建设的回顾、上海地铁工程建设技术,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上海地铁的发展、建设和未来作了详细的论述后指出:上海地铁已建成运营11条线,运营里程420km,日客流达550万人次,其规模居全国第一,世界前五。上海地铁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交通保障,为缓解市民出行交通难提供了快捷、安全、环保的方式。上海地铁的建设在今后的10年内还将完成500km,使上海形成完善的地铁线网。上海的地铁工程技术走在国内前列,地铁隧道盾构法和车站深基坑围护技术已推广应用于国内其它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我国的地铁建设规模居世界第一,地铁工程技术和运营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

                                                                         (亦敏)

市土木工程学会参与上海市科协学会党建工作会议

2010年12月22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傅德明在上海市科协学会党建工作会议上畅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自2008年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以来的工作业绩及体会。

他指出:学会党建工作是学会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科技社团中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一项新举措和新探索。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于2008年学会第十届理事会改选同步成立了学会党的工作小组。二年来,学会党的工作小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搭建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在学术交流、开展多层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取得一些成绩,每年的各类学术、培训、科技节活动、参加科协学术年会项目、参与中国工博会科技论坛等总计达60余项。学会的工作与党的工作小组的设立呈正相关发展。

傅德明秘书长着重从围绕中心,保驾护航、服务大局、深化改革、搭建平台,会员为本三个方面阐述了学会党建工作对于学会工作的意义。他指出:要认识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注重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我们学会工作也要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学会党的工作小组和办事结构党支部要在学会党员中开展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的教育。要求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真正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未雨绸缪和有备无患;增强会员意识,真正做到“权为会员所用、情为会员所系、利为会员所谋”。自觉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习惯,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袭,使学会的实力不断得到壮大。学会党的工作小组和理事会要始终引导学会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来,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学会的历史使命。

必须不断深化学会改革,提高学会自主活动,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意识,以增强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主线,以发展会员和服务会员、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办事机构能力建设等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学会自律、自立、自主发展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

搭建平台,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二是搭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平台。具体做好:以会员为本;以学术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服务社会为重要职责;以搭建平台联合协作为主要工作方式。

把学术交流放在学会工作的突出位置。学会缘于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学会进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切入点。学会通过同行认可和社团认可的组织机制,在引领学术发展、促进学科建设、营造创新氛围、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术交流也是科技社团的核心产品。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增强学会在学科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升学会的学术话语权;发挥学会在学术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亦敏)

 

 

2010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

(第二十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0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二十届地铁学术交流会)”于2010年11月11~12日在上海华纳时尚大酒店隆重举行。本届“论坛”被列入中国工博会上海科技论坛项目之一。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应名洪董事长致欢迎词;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总工程师秦云、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波、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刘建航、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谭庆链等领导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上海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上海城建集团、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是建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项目课题组成员单位、全国各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设计、施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280余人参加了大会。论坛的专题研讨,集中展示了“十一五”项目的研究成果。

本次大会突出展示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技术及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科技成果,探讨在低碳经济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 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有关专家做了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成果、上海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主题发言。并集中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及应用、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规划方法及案例、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及风险控制等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化建设、换乘布局、综合交通枢纽、低碳发展模式、创新施工技术、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发展和创新。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止至2010年10月,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重庆、武汉、长春、大连、成都、沈阳等1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线路总里程约为1270公里。其中,上海市轨道交通开通运营的总里程已达420公里,至今年年底,随着5条新线的开通,将达到300公里。北京目前为228公里。广州为了迎接亚运会,至10月30日,总长86公里的6条线路(段)同时开通,创造一次性开通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地铁建设纪录,同时也完成地铁路线覆盖八成以上比赛场馆的亚运承诺。目前广州开通运营轨道交通已达236公里。到2010年末,京、沪、穗三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达到956公里,接近1000公里大关。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城市获得批复建设,在建总里程约1500公里。至2020年线路规划总里程将达6100公里,所需车辆将超过3万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形势,对所有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无疑是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紧密跟踪行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发挥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专业人员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发展、技术推广的平台作用,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做贡献。

本届论坛在上海召开,适逢上海世博会刚刚闭幕,上海轨道交通为成功地举办世博会做出了贡献。5月1日,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园首日,轨道交通全网络客流平稳有序,全网络共运送乘客438.84万人次,顺利通过了世博会开幕首日客流“大考”。为了保障世博,上海申通地铁公司事先做了大量的运营调整工作和保障措施。世博期间,超过半数游客选择轨道交通方式抵达园区。上海轨道交通世博专线作为上海唯一一条穿越世博会场馆又为世博会专用的轨道交通线路,从服务员的层层选拔、精挑细选,以及12项服务举措的推出,确保了世博专线秩序井然,快捷安全,获得世博会组织者和游客的一致好评。

2006年启动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作为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批启动的重点研究项目,已全部完成。“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项目研究开发了多项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技术;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项目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成果体系:完成政策建议及指南类成果10项;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和产品两个标准体系,编制完成18项关键技术标准;提出了6项规划理论成果;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100%低地板轻轨车辆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获得专利50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出版专著9本,发表论文167篇,其中国外发表论文40篇;完成试验基地、中试线、示范工程等13项。研究成果将推广应用于我国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轨道交通的大中城市,为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提供安全高效运营技术支撑,为在建线路提供建设技术支撑,为已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的城市提供政策、法规、技术支撑。项目研究成果已陆续得到推广应用,如CBTC系统、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等。

本次论坛收录论文130余篇,以增刊形式发表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内容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方方面面。论坛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设计、施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广泛关注。“论坛”为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搭建了很好的交流研究平台,为我国地铁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性和安全便捷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做出了贡献。

                                                                   (树森  亦敏)

IASS 2010国际空间壳结构学术会议在沪召开

11月8日至12日,国际薄壳和空间结构学会(IASS)2010学术年会在上海新锦江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同济大学、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承办。学会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其林教授主持,同济大学校长裴钢、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晓春、国际薄壳及空间结构学会(IASS)主席John F.Abel出席并致辞。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列入中国工博会上海科技论坛项目。

国际薄壳和空间结构学会是土木及建筑结构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 50年来引领着国际空间结构的发展,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结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交流最新设计趋势和学术动态的机会。本次大会紧密围绕“临时及永久空间结构”这一主题,特别邀请了日本的K.ISHII、意大利的M.MAJOWIECHI、美国的S. Pellegrino、韩国的S.D.KIM、印度的R.SUNDARAM等5位专家分别做了大会主旨报告,另外杨联萍教授等三位专家还在大会上介绍了2010上海世博会工程。本次大会还举行了题为“临时性的和永久性的建筑”的座谈会(Panel Discussion,由选定讨论者在听众面前举行的座谈会),由现代集团的江欢成院士主持,参加代表有德国的H. Kloft, 美国的R. Schaeffer, 日本的M. Kawaguchi。在这次座谈会中,讨论者和与会者一起谈论和对比了过去的与当前的临时建筑的设计概念的状况,以期更好地促进临时建筑与永久建筑设计概念等方面的发展。

本次会议有来自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其中境外280余人。广泛交流了近年来空间结构领域中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建设等方面的最新理念与技术,还开设了上海世博场馆专题。会议共征集论文300余篇,其中250篇来自国外30个国家。会议期间,参会代表300余人参观了上海辰山植物园、部分上海世博场馆等上海市标志性空间结构,一些国内最新建造完成的代表性大跨度空间结构相关技术也在会议现场进行了展示和交流。

                                                                   (杨彬  亦敏)

宏微观岩土力学与岩土技术国际研讨会(IS-Shanghai 2010)日前在同济大学召开

2010年10月10日至12日,由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ISSMGE)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CISMGE)、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主办,同济大学和日本山口大学联合承办,上海港湾集团协办的宏微观岩土力学与岩土技术国际研讨会(IS-Shanghai 2010)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胜利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光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金的资助及支持。会议列入上海市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项目。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教授主持了会议,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蒋明镜教授和ISSMGE TC105专业委员会主席Malcolm Bolton教授(剑桥大学)分别担任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主席和顾问委员会主席。会议筹备工作始自2008年初。自会议一号通知以来,会议得到了国内外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界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同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会议共收到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422篇论文摘要和246篇论文全文,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和遴选,SCI检索源期刊《Geotechnique》主题刊(themed issue)收录论文18篇,SCI检索源期刊《Granular Matter》特刊(special issue)收录论文9篇,国际英文期刊《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收录论文2篇。会议论文集(上下卷)由荷兰CRC Press公司出版,蒋明镜教授、刘芳博士、Malcolm Bolton教授为论文集主编,共收录会议论文174篇。

蒋明镜教授主持了10日的开幕式,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水利学科主任李万红教授、 ISSMGE TC105专业委员会主席Malcolm Bolton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广信教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顾祥林教授出席了开幕式,李永盛教授、Malcolm Bolton教授和李广信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会议期间,180余名与会代表围绕土体宏、微观特性、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和岩土工程应用技术三个会议主题,就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蒋明镜教授(同济大学,中国)、Malcolm Bolton 教授(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国)、Kenichi Soga教授(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国)、Richard J. Jardine教授(Imperial College,英国)、Stefan Luding教授 (Universiteit Twente,荷兰)、Félix Darve教授(Institute National of Polytechnique of Grenoble,法国)、Marte Gutierrez教授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美国)、Masayuki Hyodo教授(Yamaguchi University,日本)和Matthew Coop教授(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中国香港)受邀为大会作了主题报告。东北大学唐春安教授为大会作了报告。国内专家周创兵教授、蔡袁强教授、郑宏教授、郑刚教授、陈正汉教授、刘松玉教授、王兰民教授、黄茂松教授、叶为民教授、沈水龙教授、刘斯宏教授、宋波教授、韦昌富教授、陈仁朋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分别担任会场主席。会议期间的口头报告共计70余个,学术海报展示共计18组。此外,10月12日下午,在Malcolm Bolton教授的主持下,中外学者就宏微观土力学的发展方向(Are we making a practical impact?)展开了主题讨论,中外学者踊跃发言,对离散元方法优缺点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期间,ISSMGE TC105专业委员会成员召开了工作会议,规划和商定了TC105专业委员会的未来学术活动,并选举产生新的TC105专业委员会核心成员:Masayuki Hyodo教授出任TC105专业委员会主席、蒋明镜教授出任副主席,Kenichi Soga教授出任秘书长。此外,工作会议还确定了下一届研讨会将于201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举办。

10月12日晚,研讨会的闭幕式暨欢送晚宴在同济戴斯酒店召开。同济大学金音笛艺社在晚宴上为与会代表吹奏了多个国家的经典曲目。在《友谊地久天长》的笛声中,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刘芳  智勇)

学会组织会员参与瑞典哥德堡市和上海市缔结姐妹城市24周年的纪念活动

市土木工程学会于10月18日、19日分别组织1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瑞典哥德堡市和上海市缔结姐妹城市24周年的纪念活动。本次活动由瑞典哥德堡市政府主办,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和上海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协办。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高小玫与哥德堡市市长出席会议并致辞。

活动期间我会参会人员分别参加了在上海世博会瑞典馆内举办的二场主题研讨会,内容涉及环境保护和环境的未来发展解决方案等。会议对城市公共安全、节能减排、城市发展、城市管理等展开了研讨。我会团体会员单位百联集团联络员肖中根接受了瑞典哥德堡市的电视采访,对城市未来发展等相关课题进行了阐述。

学会傅德明秘书长、常务理事贺鸿珠博导参加了相关活动。

                                                                         (亦敏)

学会工程改造与维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在“携手共进,再创辉煌”的主题中,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改造与维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隆重举行。11月5日下午,近百名专业委员会委员欢聚一堂,在上海延安西路金钱豹大酒店参会。会议由专委会主任委员范庆国博士主持。建设部原总工程师许溶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傅德明到会祝贺致辞,并发表讲话。中建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原总经理、高级顾问陈迅,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亚明总工、道路与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醒春教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王有为主任等应邀出席。

会议详细介绍了专委会成立的全过程,傅德明秘书长代表学会宣读了上海市科协和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关于成立该专委会的批复。会议宣读了经理事会讨论通过的关于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改造与维修专业委员会的领导班子的任命通知,其组成人员为主任委员范庆国、常务副主任委员陈明中、副主任委员王如路、李向民、王平山、周德源。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陈明中博士详细介绍了每一位委员的情况。

建设部原总工程师许溶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傅德明共同为新专委会揭牌,秘书长傅德明对专委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颁发了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的聘书。专委会领导对委员们颁发了聘书。

会议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已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全国房屋总面积已超过400亿平方米,今后我国每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16亿~20亿平方米,到2020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达200多亿平方米。在桥梁方面,据2006年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类桥梁约50万座,每年开工建筑的桥梁约为1万余座。在地铁和隧道方面,已建运营地铁1270公里,在建1500公里。至2020年线路规划总里程将达6100公里,如此巨大的既有建筑、桥梁、隧道的存量里,继续使用、提升功能、工程加固与维护的需求是巨大的。傅德明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改造与维修专业委员会的成立,适应了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求,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开拓发展空间的一个良举。相信在新的专业委员会领导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改造与维修专业委员会必定会在低碳经济、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提升建筑运营水平、促进本专业的快速发展,做好上海的工程改造与维护行业的排头兵等方面有所建树并创辉煌。

会议进行了学术交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博导常青以《历史空间的存续与活化》作了演讲,介绍了西藏日喀则小布达拉宫改建的成功案例。交通部专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原副主任工程师何玉珊以《桥梁的病态评价与检测》为题作了演讲,与广大委员们分享了桥梁检测与维修中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教训。精彩的报告引发了阵阵掌声。

                                                                  (亦敏  凯文)

学会工程材料专业委员会联办“2010土木工程绿色材料年会”

 

2010年12月9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材料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建筑学会绿色建材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10土木工程绿色材料年会”在上海科学会堂顺利召开。来自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市建筑学会等近10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年会。

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材料专业委员会贺鸿珠主任委员(市建筑学会绿色建材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樊钧常务副主任委员、孙大明副主任委员和黄毅明委员兼秘书等分别担任了大会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论文集编辑委员会主席。会议筹备工作始自2010年初,自会议征集论文通知以来,得到了本市土木工程界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同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8篇,经专家们严格评审,全部收录论文集。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土木工程绿色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新成果;重点突出在:低碳减排、节能绿色、生态环保。以2010年“城市,让世界更美好”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为契机,总结国内外智能与绿色建筑新技术,促进我国生态建筑技术发展,推动我国智能建筑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的发展。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主持,上海市建筑学会曹嘉明副理事长致开幕词。8位专家应邀作了专题报告,分别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材料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王培铭教授作了题为“外墙保温体系及材料”报告,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上海市建筑学会绿色建材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强教高作了题为“提升固废利用水平、开发低碳建材、建设生态上海”报告,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张晏清教授作了“建筑保温材料”报告,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材料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上海市市政公路工程行业协会吴初航高工做了“透水性多功能混凝土研发与实践”报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汤民高工做了“2010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适用技术和增量成本”报告,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叶蓓红高工作了“用于外墙内侧、分户墙及顶棚补充节能的轻质石膏砂浆”报告。与会专家作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实践。

傅德明秘书长作了本次年会的总结发言,上海市建筑学会吴之光理事长致闭幕词。通过本次年会的学术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兄弟学会之间的友谊,共享了土木工程技术、成果及探讨了材料工程发展新思路,为后世博和世博后新一轮土木工程绿色建材的发展,作出我们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尽的努力。

                                                                      (鸿珠)

2010年学会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

学术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顺利举行

 

2010年12月11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顺利举行。学会秘书长傅德明、学会常务理事、道路与交通专委会主任委员、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黄醒春教授、同济大学教授张庆贺出席年会,学会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来自全国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相关专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相关学院老师及学生代表近60人参会。共有20多家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参加研讨。学术年会共有1个特邀嘉宾专题报告、27篇论文交流报告。

年会以“道路与交通工程技术发展与创新”为主题,针对道路与交通工程的理论创新、实践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采用征文形式聚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交流切磋,化解疑难,对于高质量论文将刊登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会上,傅德明秘书长代表学会向年会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张庆贺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向年会作了精彩的报告。来自全国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相关专家学者围绕自身研究领域向年会汇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与会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交流。

本次年会以共收到论文73篇,录用论文58篇;并已编纂出版了《2010年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同时,录用论文将发表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5月刊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3月增刊上。本次学术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宁玲)

第五届“孙 钧讲座”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第五届“孙 钧讲座”分别于2010年10月15日下午和11月15日上午在同济大学成功召开。大会由“孙钧讲座基金”理事会主办,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市力学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相关单位协办,大会还得到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的大力支持。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日本德岛大学和同济大学顾问教授Akitoshi Mochizuki等出席开幕式。大会于10月15日下午特邀《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国际期刊主编Felix Darve教授作“Failure in geomechanics:some modern views”学术报告;于11月15日上午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教授作“白鹤梁古水文题刻和三峡水库库底的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的学术报告。共有十几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同济大学200多名师生参会。报告观点新颖,内容丰富,十分精彩,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兴趣,代表们并就研究内容与两位著名专家分别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深入交流和讨论。

Felix Darve教授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和《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SCI核心国际期刊主编、法国国立格勒诺布尔综合理工学院教授。葛修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5年以来,共获省部级及国家奖23项(国家奖两项)。

                                                                        (建聪)

学会桥梁专委会召开“公路体外预应力砼桥梁设计”讲座报告会

学会桥梁专委会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桥梁专委会于12月15日(星期三)下午1:30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联合召开“公路体外预应力砼桥梁设计”讲座报告会

会议特邀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李国平教授主讲。80余名桥梁方面的专家与技术人员参会并与专家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亦敏)

学会桥梁专委会举办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专题讲座报告会

12月24日(星期五)下午1:30学会桥梁专委会在浦东新区东方路3447号城建院17楼会议室,举办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专题讲座报告会。讲座特邀该规范的主要编写人之一、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李建中教授主讲。

会议由学会理事、桥梁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城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周良总工主持,来自桥梁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会员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详细介绍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了桥梁抗震设计经验与设计要点。与会人员与专家展开了热烈的互动。

                                                                         (亦敏)

 

【团体会员单位简介】

中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0年,原为“象山二建”,于1999年后经整体改制、变更设立。现注册资金叁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1050号虹桥盛世莲花广场A栋8楼。公司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贰级、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专业承包和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下辖地域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十余家。目前施工任务遍布沪、京、津、豫、粤、川、浙、苏、皖、赣、鲁、辽、陕、晋、冀、滇等地区,并开拓了泰国、牙买加、罗马尼亚等国外市场。

公司现有高级职称40多人,中级职称500多人,初级职称1000多人,一级建造师100多人,二级建造师80多人。公司本着诚信为本、质量第一、技术领先、稳健经营的理念,努力创建“中达”品牌形象,并已通过“三合一”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现有常年施工人员近4万人,年施工能力达60亿以上。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实施卓越模式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中国承包商60强企业”、“上海市用户满意企业”、“上海市建筑施工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进沪企业30强(2005~2009)”、“浙江省建筑业诚信企业”、“浙江省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资信AAA级企业”;先后创建了:建设部优质样板工程,詹天佑工程(上海共和新路高架道路工程获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白玉兰工程,钱江杯工程,西湖杯工程,甬江杯工程等各类优质和优质结构工程300多个,创建省(市)文明安全标化工地200多个,荣获国家、部、省、市级质量管理成果100多个奖项。

公司拥有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研发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公司分别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三家高校院所成立了产学研研发中心,各研发中心共拥有教授、副教授、研究员等50余位;同时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学院、南京大学-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下空间与地质环境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等高校密切合作。

由公司主编的国家行业标准《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即将颁布,获国家级工法3项,省级工法7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目前承担建设部科研1项,浙江省科研3项。

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直属于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会员会,注册资本50亿元,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上海长江隧桥工程以及大型隧道代建。公司设隧道和桥梁指挥室以及桥梁工程部(崇启工程部)、隧道工程部(长江西路隧道工程部)、运营养护管理中心、质安部、计划合同部、总师办、财务部、办公室等八个职能部门,并设有专门的养护公司。共有员工50名,其中高级职称28名、中级职称18名,博士4名,硕士10名。公司员工专利涵盖桥梁、隧道、结构、工程管理等各专业。

公司在建设好世界最大规模的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后,目前进行该工程的运营管理养护,同时在建项目有崇启通道、长江路越江隧道工程。

公司在工程立项阶段组织国内最具实力的设计、施工、科研和高等院校进行联合科技攻关,针对长江隧桥、崇启通道、长江路越江隧道工程建设可行性,如隧道与桥梁位置、隧道与桥梁型式、交通流量、河势、通航净空尺度、水域通航环境、地质、气象、水文、防撞、冲刷、环境评估、工程风险等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和试验研究;在工程建设期,联合同济大学、市政设计院、隧道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大桥局、隧道工程公司等科研院所、设计与施工单位,形成良好的产学研结合氛围,本着“依靠科技进步,创建精品工程”的原则,工程建设过程中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上海市科委支持计划10项,上海市城乡建设与交通委支持计划1项,获得各类支持经费1940.5万元。隧桥公司累计投入经费6500余万元,开展了60余项课题攻关,涉及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营各个方面,解决了世界最大直径、一次掘进距离最长盾构隧道,长江口复杂结构形式、公轨结合桥梁工程建设难点;工程运营期,又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为长江隧桥公司建设的工程高效运营保驾护航。

截止目前,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科技方面共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华夏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中国电力建设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等。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