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2月05日 21:06:12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新闻
学会新闻
学会组织“城市桥隧结构非接触多元监测与评估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
发布时间:2024-02-05 21:05:49      




2024年2月4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成功组织召开“城市桥隧结构非接触多元监测与评估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由中国工程院朱合华院士任主任,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领域专家叶国强、黄醒春、白云、陆元春、杜晓庆、孙九春组成专家组,对该项目成果进行评价,一致认定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团队主要负责人与专家组合影

 

传统的桥隧结构监测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1

形变监测对象点位较少,无法全面、直观反映桥隧结构总体形态的几何变形状况。


02

监测传感器安装风险较高且易损,供电传输信号布线复杂,尤其在跨越水域的桥梁监测上矛盾尤为突出。


03

形变监测数据的采集,特别是跨水域桥梁的监测以人工监测为主、传感器监测为辅,导致数据更新速度较慢、监测效率低、系统误差偏高。


04

监测数据比较孤立,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无法为桥隧运维提供长期全面的数据支撑。


因此如何能够精准快速、减少人工成本、数据互通的进行结构监测是目前行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针对以上传统监测存在的上述问题,由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天卫星应用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组成的项目组,经过近十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通过理论分析、设备研制、现场试验和工程示范等手段,对桥隧结构的建设与运维期进行多元智能化监测技术与评估体系研究,取得了引领性的成果。 




评价会议会场


会上,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蒋海里作技术攻关成果介绍,针对本项目针对城市桥隧建设和运维中的变形监测需求,提出了多元非接触远距离的监测与评估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工况下桥隧结构的快速化、高效率、高精度的变形监控。

 


项目负责人蒋海里总工向与会专家介绍项目成果


为适应桥隧结构建设期和运维期的不同监测需求,创新性的研发了多种监测技术与评估系统,成果有如下几点:



01

基于SaaS服务平台开发了桥隧海量点云数据解算系统,实现了海量点云数据自动预处理、云端传输与索引存储;研发了双边滤波和均值漂移数据去噪方法和预制构件数字化虚拟自动预拼装软件,实现了预制构件的高精度拼装。


02

研制了Ka频段阵列天线快速电扫地基SAR雷达样机,实现了桥梁结构工程域变形及振动的非接触高精度监测。


03

提出了基于多源监测数据的桥隧快速自动化建模与模型动态更新方法,创建了网级桥隧群安全评估系统,为城市域交通基础设施的高质量运维提供了技术支撑。 



智能化监测主要技术原理


项目获得授权专利32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EI论文7篇),编制行业/地方标准4部、团体标准2部、企业标准1部;出版学术著作2部。


项目成果已在上海闵浦三桥(工程名称:昆阳路越江及配套道路工程)、G1503、G15高速改扩建、内环高架、崇明区建设公路南横引河桥、上海地铁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期和运维期中应用,应用效果良好,推动了传统工程行业智能化的发展。

 


朱合华院士作总结发言




与会评价专家对“城市桥隧结构非接触多元监测与评估技术及应用”项目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城市桥隧结构的变形监测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此次成果评价会议取得的水平认定,是对上海路桥在智能化监测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肯定,也是上海路桥在此领域潜心探索、接续奋斗的动力。


同时,评价组专家认为项目研究成果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项目技术通过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查新和与会专家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投稿人:王会丽 陈柳花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