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1月31日 19:53:15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新闻
学会新闻
2022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第三届)在沪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22-12-17 15:48:53      

12月14日-15日,以“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创新技术发展”为主题的2022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第三届)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市地质学会、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的22位院士及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专业人士等近200人齐聚沪上,结合线上线下联动,聚焦城市有机更新、历史风貌区再生、地下空间高效利用、城市空间格局再造与韧性发展、绿色与环境低影响开发技术等方面,分享最新学术思想、技术成果、项目案例和行业热点,旨在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促进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技术的创新融合,为工程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和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线上观看直播人次超过6万人。


图片 1.png

 

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为中国科学院郑时龄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龚晓南院士。现场出席大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魏敦山、江欢成、龚晓南、肖绪文和朱合华,线上出席会议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郑时龄、崔愷、任辉启、王复明、王建国、陈云敏、陈湘生、张建民、吴志强、李术才、吕西林、徐建、庄惟敏、梅洪元、王明洋和刘加平,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吴宏伟也在线出席会议。

 

大会开幕式

本届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国强和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王卫东主持。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和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沈立东先后为大会致辞。

 

叶国强和王卫东主持开幕式

学术交流

大会在2天时间内,12位院士和25位特邀嘉宾,围绕“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创新技术发展”主题,分享了37个报告。

 

院士报告

14日的学术交流由王卫东、沈迪、刘松玉、陈晓明、郭建祥、杨联萍先后主持,江欢成、肖绪文、吕西林、崔愷、王建国、朱合华、刘加平、吴宏伟等8位国内外院士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01 城市更新的认识和实践

图片 8.png 

主讲嘉宾:江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

报告简介: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城市更新,它是有计划的城市改建活动,以使城市适应现代化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求。狭义理解是老城区的旧改。城市更新比“旧改”站位高”,老前辈所提“新陈代谢”、“有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精髓。江欢成和同事们,为此做了些事,包括思南公馆改造以及大量地标建筑的设计等。


02绿色建造发展与推进

图片 9.png 

主讲嘉宾:肖绪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简介:绿色建造是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建造理念,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实践,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同。报告旨在介绍绿色建造的基本概念,梳理我国绿色建造所取得的成绩,总结绿色建造发展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绿色建造的发展路径和建议,并对最新发布的《建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标准》做简单介绍。


03 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性能提升

图片 10.png 

主讲嘉宾:吕西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简介:城市更新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既有建筑的舒适性和抗震安全性,这方面有多种技术,本报告主要介绍现有规范中没有、而传统认识上又认为不可能的技术,包括砌体与混凝土混用、砌体单面加固、局部加固和增层、改变结构体系等。其基本要求是:结构受力合理,建筑性能提升;造价合理效果好,容易施工扰民少。这些技术大部分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04地下空间设计四题

图片 15.png 

主讲嘉宾:崔 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报告简介:城市更新中地下空间是可以开发的资源,尤其在历史古城古迹的近旁,开发和提升城市功能和建筑空间要依赖地下空间的创新设计,将光、空气、景色亦或文化引入地下空间,提升地下空间的使用价值,给使用者提供安全感、舒适感、体验感。


05绿色城市设计的数字化进阶

图片 16.png 

主讲嘉宾: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报告简介:绿色城市设计把城市看作一个与自然系统共生的生命有机体,关注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韧性。绿色城市设计核心是生态优先和环境承载力前置理念,包括“以地规城”、“以水定城”、 “形因流定”等。通过实践案例,演讲阐述了地理空间数据、风光热环境数据、生境数据、街区建筑形态数据在绿色城市设计数字化进阶中的应用及前景。

 

06智慧国土与数字地下空间服务

图片 21.png 

主讲嘉宾:朱合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荣誉讲席教授

·教育部土木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简介:报告叙述了智慧国土与地下空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数字地下空间的作用,系统地阐述了地下空间数字赋能方法、技术平台和成果,并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展示了数字地下空间系统在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状态定量评价中的应用示范,最后指出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

 

07现代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

 图片 22.png

主讲嘉宾:刘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教授

报告简介:针对现代混凝土收缩开裂难题,从混凝土抗裂性量化评估与设计方法、抗裂性提升功能材料,以及工程混凝土收缩应力精准调控等方面,介绍裂缝控制成套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效果,为现代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指导。

 

08状态相关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图片 27.png 

主讲嘉宾:吴宏伟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教授

报告简介:陆表土绝大多数是非饱和土,它是所有构筑物与边坡的承载体,也是植被生长的根基,非饱和土的理论研究发展相对来说是很缓慢的,因为复杂性,直到1993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才创建了经典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研究非饱和土滑坡的核心挑战在于非饱和土是高度复杂的固液气三相多孔介质,介质间有复杂的耦合作用,液体界面形成收缩膜产生吸力,吸力和应力产生耦合作用。本报告汇报了团队在状态相关非饱和土力学领域三个科学发现:持水特性和应力状态效应,小应变剪切模量的吸力路径影响机理,大应变剪缩胀体积变化的吸力状态效应。

 

15日的学术交流由刘汉龙、张辰、梁志荣、周建龙、李耀良、王平山先后主持,龚晓南、李术才、陈云敏、吴志强等4位院士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09城市建设中岩土工程若干问题

图片 28.png 

主讲嘉宾:龚晓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报告简介:结合城市建设中的岩土工程若干问题,报告从城市水涝灾害和地下水控制两方面总结了城市建设中水的问题,分享了地下工程施工效应环境影响的几点思考,以及目前植桩技术的新发展,最后提出了几点工程师思维的理解。

 

10隧道突水突泥等重大灾害超前预报与治理

图片 29.png 

主讲嘉宾:李术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东大学校长、教授

报告简介:针对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与灾害防控难题,构建和创新了不良地质超前预报理论与方法,研发了探测仪器与关键技术;揭示了突水突泥灾害发生机理,提出了动水封堵机理与长效设计方法,研发了系列封堵与加固材料,形成了高压动水封堵关键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和水利工程等领域。


11高密度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工程大脑理念

图片 32.png 

主讲嘉宾:陈云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超重力研究中心主任、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

报告简介:我国已经步入城镇化中后期拐点,城市空间品质与需求矛盾日益尖锐,高密度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面临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城市灾害和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城市工程系统是实现城市功能的物理大系统,解决城市系统性破坏和极端事件对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至关重要。报告阐述了城市工程系统面临的四大技术挑战及科学难题,以建立三轮驱动研究新范式为总体思路,梳理了城市工程大脑的理念、架构和战略意义,三轮驱动科研范式在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中开挖面安全、管片数字化运维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创新思路和关键技术对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12TOD带动城市绽放

图片 35.png 

主讲嘉宾: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报告简介: “地上地下综合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大型城市在城市更新的一大趋势。报告以TOD开发为切入点,通过对厦门、北京、成都等地规划项目的回顾,结合国际经验,总结项目经验与建设开发原则,提出“智人站城”TOD5.0模式,指出无论是城市更新或是地下空间的利用,只有功能复合一体化开发才能让城市充满活力,才能让城市片区绽放,让生活更加美好。 


特邀嘉宾报告

  • 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作《存量建设背景下优秀现当代建筑的保护和功能置换》报告 

  • 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罗伯特·格林伍德作《斯诺赫塔关于城市更新的视角》报告 

  •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耀良作《微扰动压入法沉井施工技术与应用》报告 

  •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琨作《建筑可持续发展下的建造技术创新与实践 ——从高层建筑到高海拔增压建筑》报告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汪孝安作《城市更新——从永不拓宽的街道说起》报告 

  • 三菱地所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高桥洋介作《Activity的创造——城市交流空间》报告 

  • 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兼执行总裁吴蔚作《绿色对话——建筑师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报告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晓明作《超长距离小直径越江隧道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关键技术》报告 

  • 宇智顾问董事总经理李维峰作《城市地下空间邻近施工管理与技术案例介绍》报告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颖作《城市更新中的阻尼墙与自复位墙技术》报告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王卫东作《软土地基历史建筑地下空间开发技术与应用》报告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科协副主席龚剑作《超高层建筑软土基坑施工技术发展》报告 

  •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强作《高性能钢结构及其实现方法》报告 

  •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东南大学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刘松玉作《低碳地基处理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报告 

  •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蔡袁强作《吹填流泥防淤促排处理技术》报告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张铭作《高层建筑的更新与地下拓建》报告 

  • 天津大学副校长、教授郑刚作《岩土工程的系统性能控制与绿色建造》报告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李亚明作《古建筑保护及安全性能提升——上海玉佛禅寺顶升平移及隔震技术应用》报告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专业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肖从真作《城市更新实践与创新》报告 

  • 香港大学教授杨峻作《浅论岩土工程可持续发展》报告 

  •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天亮作《上海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安全评价》报告 

  •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周健作《既有航站楼功能提升对结构设计的挑战——以浦东T1、虹桥T1为例》报告 

  •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章明作《改造项目中近零能耗的低碳目标与实践——深圳低碳城会展中心》报告 

  • 同济大学特聘副校长顾祥林作《优秀历史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报告 

  •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专业副总师高文艳作《打破边界,再塑空间》报告

 

闭幕式

大会闭幕式由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工程师王平山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江欢成致闭幕词,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卫东代表组委会总结了本次12场院士报告和25场嘉宾报告,并对支持本次大会的专家、领导、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重大工程项目。交流学术、分享经验、弥合不足、推广成果,本次大会为城市更新和地下空间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前沿思想构筑了交流平台。

 

 图片 63.png

部分嘉宾现场合影

 

 图片 64.png

多位院士专家通过网络参加本次大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